不知不覺,2019年已進入倒計時,踏入歲末盤點期。咱們全市教育系統這一年來,都有哪些亮點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呢?讓我們隨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玄武區教育局2019年,玄武區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
不知不覺,2019年已進入倒計時,踏入歲末盤點期。咱們全市教育系統這一年來,都有哪些亮點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呢?讓我們隨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玄武區教育局
2019年,玄武區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全省教育系統唯一哦)。
教育布局更加優化
制定實施《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教育集團建設的指導意見》。組建了九中教育集團、十三中教育集團、北京東路小學教育集團、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育集團、長江路小學教育集團、成賢街小學教育集團、小營小學教育集團等7個教育集團。
新開辦科利華中學鐵北分校、南師附小鐵北新城分校、逸仙實驗幼兒園分園、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恒嘉分園、長江路小學附屬銀城幼兒園博愛分園等5所中小學、幼兒園,全部舉辦為名校分校(園)。
深入實施新名校發展計劃。第一批11所新名校培育對象的辦學成效已經初步顯現。
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2019年續建、新開工8所學校的新建、改擴建工程項目,新增校舍面積18.2萬平方米;完成了13所中學、10所小學、10所幼兒園迫切需要改造維修的運動場地、校園圍墻、消防安全隱患整改項目112個;九中震旦校區、仙鶴門中學等2所學校基建工程項目均按照預定計劃在緊張有序的加快推進中。
完成政府集中采購項目8791.51萬元,完成技術裝備項目175個,重點保障了新建、改擴建學校的裝備建設以及學校急需更新配備的技裝設備。
小營小學
教師隊伍進一步加強
出臺并實施《玄武區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2019年—2023年)》。2019年,新增南京市學科帶頭人27人;新增南京市德育青優25人;獲評江蘇省首批名師工作室2個。
2019年,全區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優質課、基本功、教學能手等學科競賽,據不完全統計,獲國家級一等獎18個、省級一等獎12個、市級一等獎45個。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
成立民辦教育機構黨委,實現民辦學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運用玄武區學生膳食營養標準智慧管理平臺,全面推進中小學食堂膳食營養標準化工程。
2019年,立項省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工程1個,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1個,省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2個,省品格提升工程1個,市前瞻項目2個。獲得2019年南京市首屆“教育科研成果創新獎”23個,其中特等獎3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15個。
秦淮區教育局
學前教育亮點發展
積極打造三項工程:增量工程,新建佳營幼兒園、保利堂悅幼兒園,省兒童康復研究中心附屬幼兒園,新增36個班級,1080個學位。創優工程:銀龍景苑幼兒園創成省優質園,江南明珠等5所幼兒園通過省優質園材料復審和現場評估。民辦惠民園促進工程:全區民辦惠民園增至9所,惠民園總數達53所,政府購買民辦惠民學位達2270個,全年發放發展專項經費708.28萬元,績效評價得分91分,評價等次為“優”。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19年,新成立瑞金北村小學等四個名校聯盟,實現名校聯盟全覆蓋;新成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鄭外教育集團、秦外教育集團,初中辦學形成“3+3”格局;創建南京市特色文化項目學校3所,江蘇省特色文化項目學校1所,江蘇省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試驗項目1個;申報2019年隨班就讀實驗校3所;彈性離校服務全覆蓋,全區參加課后服務學生達11000人。
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
高中、職教品質發展
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實現高起點辦學,首屆招生400人。南航附屬高級中學2019屆高三囊括“綜合管理獎”“突出貢獻獎”“質量優秀獎”“教學管理獎”,成為南京市獲得此項榮譽最多學校之一。金陵高等職業學校18人保送公辦本科,世界、國家、省級技能大賽獎牌50余塊,7個項目獲自主創業引導資金,學校獲評市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先進集體。
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
2019年,公開招聘和安置教師175人,其中本科136人,碩士36人;新增市、區學科帶頭人233人;幼兒教師資格認定通過1332人。“區管校聘”改革得到省教育廳高度肯定,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交流共計386人,其中校級121人,骨干教師125人,交流輪崗占比19.8%,骨干教師占比47.2%。累計建成5個市級名師工作室,39個區級名師工作室,教師全員培訓達100%。新增“南京市德育優秀青年教師”25人,游府西街小學查靜老師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
辦學條件穩步發展
2019年,全年計劃實施校舍修建項目34個,建設規模達18.9萬平方米。其中完工項目包括新建工程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以及校安工程9項,維修改造工程5項,廁所提升工程9項,運動場建設與改造工程10項,年度投資累計3.05億元。更新網絡機房10個,新建STEM教室6個、數字化音樂教室8間、專用教室37間以及其他現代化設施。全年投入1800萬元用于區域安防提升。全區學校配置40套微型消防站,明廚亮灶完成率達100%。
建鄴區教育局
順利完成市對區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并獲得優秀,在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監測中基本達標占比100%,積極創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縣。
推進教育惠民
當年新開辦清潤小學和5家幼兒園,新增幼兒園學位2500個。實現全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當年免收義務教育階段雜費332.44萬元,計2.81萬人次;免費提供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和作業本287.68萬元,計97.77萬冊;發放學前一年基本免費補助1300.22萬元;發放各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費用136.71萬元。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8人次15.1萬元。全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100%開展省級校園“陽光食堂”信息化監管平臺試點。
清潤小學
堅持改革創新
新啟用“建鄴教育智慧黨建”數字平臺,新組建5家民辦教育機構黨支部,新成立全省首家家長學校教學研究室,社區教育入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城市社區學習中心(CLC)能力建設項目”首批試驗點,全省首家中學“博士工作站”在金中河西創立。
強化隊伍建設
堅持人才優先,特聘21位高校及省市教科研專家開展為期一年“課程整體建設”進校園現場指導,全區中小學、公辦幼兒園特級教師(專家)工作室建成率100%;招錄新教師166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31人;招錄骨干教師36人,均為區縣以上骨干教師,其中市學帶3人。今年新晉級市學科帶頭人12人、市德育優青23人。研制出臺《建鄴區教育系統德育名師工作坊管理辦法》《建鄴區“市德育工作帶頭人”管理考核實施辦法》等,新設立16個區德育名師工作坊,評審表彰48名區德育優秀青年教師、230名第五屆區青優。
打造特色品牌
全區60%學校與國(境)外學校建立友好學校關系,分布英、美、德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致遠外小學生榮膺全球DI總決賽冠軍,實現三連冠。新城初中學生獲得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金牌、銀牌。
鼓樓區教育局
做實教育惠民
繼續推進三項工程建設,包括清河幼兒園成功創建為市級優質園,德水香林幼兒園正式開園招生,中儲電建幼兒園改造建設持續推進。堅持義務教育熱點學校電腦派位,2019年共拿出12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共計558個空余學額面向全區學生進行電腦派位。做實“鼓樓教師在線”公益平臺,新推出在線講壇和在線課堂模塊,通過網絡直播形式邀請部分名特優師開設中高考復習系列講座,持續放大鼓樓教育惠及民生、資源共享、師生共育的服務效應。完成2019年春季學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上報和補助工作,資助經費總額216.98萬元。組織學校開展第三屆南京市勵志獎學金的評審,13名學生獲得了一等獎,58名學生獲得了二等獎,65名學生獲得區級勵志獎學金。
加強隊伍建設
公開招聘并實際簽約新教師177人。完成第二屆區優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考核,產生250名區第二屆優秀青年教師。組織開展區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小學“鼓勁杯”數學、音樂學科課堂教學競賽和“奮進杯”課堂教學競賽,完成對175名新教師教學能力考核工作。
深化校企合作
與京東合作開辦“京東校園雙創孵化基地”、“京東校園館”,開啟與京東校企合作之路,與五星電器、南京鼓樓區慈善協會聯合主辦“星光夢想班”,電商、無界零售門店、高效供應鏈等實用課程進課堂。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比賽和職業教育成果展示,充分展示了我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其中,參加全國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的四個參賽項目全部奪金,參加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賽贏得“12金11銀11銅”,均創歷史最好成績。
鼓樓區“第三間教室”
立足全面發展
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開展“節日你好”系列校園文化活動。開設4 個“第三間教室”——鼓樓區家長學校公益講堂專題講座。以“鼓點子科創園”項目為引領,加大特色課程研發力度。組隊參加第三十屆省青少年科創大賽,獲一等獎9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4個,大獎總量和獲獎總量名列全市首位。全區71所中小學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活動,31所學校與國(境)外學校締結友好學校;成功創建4所南京市國際化窗口學校、3所學校成功申報省教育廳2019年基礎教育對外合作交流重點項目。做好鼓樓區語言文字工作專項督導自查和迎查工作,順利通過省級督導驗收。選拔6名教師參加市級誦寫講比賽,4名獲特等獎,2名分獲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及南京市五一創新能手稱號。
嚴織安全防線
5月份公安部和教育部共同組織的全國校園安全工作經驗交流會對鼓樓區一中心幼兒園校園安全工作進行了現場觀摩,得到了一致好評。成立“警校黨團共建聯盟”,與團區委、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第五大隊開啟警校黨團共建之路,在全市率先成立首支少年交警隊區級大隊。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