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最美奮斗者”學習宣傳活動組委會辦公室發布《名單公示》,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斯霞入選建議人選。斯霞,女,漢族,中共黨員,1910年12月生,浙江諸暨人,生前系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
9月15日,“最美奮斗者”學習宣傳活動組委會辦公室發布《名單公示》,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斯霞入選建議人選。
斯霞,女,漢族,中共黨員,1910年12月生,浙江諸暨人,生前系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著名教育家。她執教68年,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獨樹一幟,創造的“隨課文分散識字”教學方法,在全國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擔任國家教委中小學語文教材審查委員會成員10年,為我國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學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第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點擊視頻,了解斯霞老師的生平
1927年,斯霞老師于杭州女子師范
1927年,17歲的斯霞從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畢業,分配到紹興第五中學附屬小學,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教國語、算術、常識。她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努力用自己的全部知識去照亮那些幼稚的孩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1927年,中師畢業的斯霞
在舊社會里,小學教師的地位很低。所謂“家有二斗糧,莫當孩兒王”。在這種社會風氣下,一些教師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很多教師另謀生路。雖然她有很多頗為闊氣的親屬,介紹她到機關當個秘書、干事等工作,比當小學教師輕松很多,可她不愿離開教師這個行業。
1935年,斯霞老師與長子的合影
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她覺得自己很適宜當教師,和學生們生活在一起也頗有樂趣。因此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她始終沒有動搖,也從不見異思遷。她說:我為一輩子做小學教師而自豪。
1936年,斯霞老師一家人在杭州
1949年4月,解放軍的隆隆炮聲震動了國民黨的老巢。當斯霞看到國民黨逃離時肆意破壞,她便和在校的幾個老師自動組織起來,擔起了守護學校的任務。23日清晨,解放軍部隊進城了。巡邏了一夜的斯霞顧不上休息,也擠在歡迎的人群里。年近40的斯霞,仿佛年輕了許多。編劇、演戲、跳舞,樣樣都來。如果說解放前當小學教師是為了謀碗飯吃;現在小學教師被尊為“人民教師”,自己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了,斯霞感到振奮和欣慰。她要把自己的光和熱全部獻給人民的教育事業。她和孩子們在學校吃包伙,節省下大量的家務勞動時間,都用到了教學上。這時,斯霞開始了有目的的教學研究,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字、詞教學進行了系統的實踐和總結,對于課文中字詞的出現、講解和鞏固都有獨到的見解。
1956年,斯霞老師帶孩子們觀察春天的花壇
1958年9月,江蘇省教育廳決定在南京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的一年級班進行小學六年改五年的試點。斯霞高興地接受了這一任務,擔任了試點班的班主任。當時目標雖然明確,但具體怎么搞卻誰也說不上。根據以往的經驗,斯霞覺得,既要縮短一年學制,又不能增加教學時間,只有在教材和課堂教學上進行改革。她把解放后使用的教材都找了出來,根據兒童的生活實際進行改編,刪掉重復的部分,適當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她采用分散識字的方法,總結出“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結合課文教學”的方法,教生字新詞比較自然,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易于接受,易于鞏固。增加教學內容,提高識字量,斯霞不是采用延長學習時間的辦法,而是千方百計地提高教學的效果,力求把課講得生動活潑。聽她的講課,無異于一種藝術欣賞。
1960年,斯霞老師和二年級學生一同辦墻報
1977年,歡迎斯老師再來教我們
然而當時斯霞愛人病重,住進了南京市工人醫院。在這種情況下,斯霞沒有請假,只是到晚上才去醫院陪伴他,料理好病人后,便來到走廊上,在路燈下看書,做筆記。一連幾個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只有斯霞還在寫著、寫著。一份幾千字的漢語拼音教改的總結,就是這樣搞出來的。她愛人終因病情過重無法醫治。在他彌留之際,工人醫院給南師附小發去病危通知。此時,學生們都放學了,而斯霞正在一個學生的家里訪問。傍晚,當她返回學校,得到通知趕到醫院時,愛人已經不能言語了。此時,她難過地流下了一串串熱淚,心頭充滿了內疚。丈夫永久地離去了,五個孩子中除老大已在清華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外,其余四個還在讀中學和小學。家務的重擔主要壓在斯霞一個人身上。她沒有被壓垮,硬是挺挺腰桿頂過來了。
1978年,在教學電影《我們愛老師》中
1979年,斯霞老師帶著孩子們去春游
教學工作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人們看到,東方剛亮,別人尚未起床,她已買菜回來了。晚上九、十點鐘了,別人早已坐在場上吹風乘涼,她還在刷碗、洗衣。時間,就是這樣被她擠出來的。
1980年,工作中的斯霞老師
斯霞身上始終蘊藏著慈母般的溫情,流淌著愛的暖流。她的床學生們睡過,她的衣服學生們穿過。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溫飽冷暖,無不牽掛在她的心上。為了了解班上孩子在家的情況,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斯霞經常步行去家訪,基本上每周都要去一二個學生家里和家長溝通小孩的情況,她自己的孩子卻一直等到七八點鐘才能等到媽媽回來吃飯。深秋的一天,突然刮起了西北風,氣溫急劇下降,一些家長為孩子送來了衣服,可還有很多雙職工子女仍然穿著單薄。下課后,斯霞回家翻箱倒柜,把所有能穿的都拿了出來。大大小小的各種衣服雖然學生們穿得不很合身,但卻溫暖了一顆顆幼小的心靈。第二天,一個姓吳的女學生拿著斯霞平時穿的紅毛衣還給老師,說了聲“謝謝”就離去了。斯霞打開毛衣一看,里邊還包著一個鮮紅的蘋果。南師附小的校門口原先比較低洼。每到下雨天,校門口便成了一個大水塘。這對于七八歲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障礙。上學時,斯霞早早地站在校門口,把他們一個個背過來;放學了,又把他們一個個背過去,直看著他們安全地離去。
1990年,斯霞老師和青年教師談教學
斯霞撒下了愛的種子,學生們也都把她看成知心的母親一樣,愛戴她,尊敬她。她說: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有童心、有母愛。與孩子打成一片,這叫有童心;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就叫對學生的母愛。
1998年,斯霞老師和青年教師
斯霞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學生涯》《斯霞教育經驗選編》《迅速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讀寫能力的經驗》等書籍。
斯霞老師作品
1960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1978年被評為江蘇省小學特級教師;1979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榮獲全國“五一”獎章;1990年獲得宋慶齡基金會全國“樟樹獎”獲得者等光榮稱號;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世家。斯霞老師還是第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0年,斯霞老師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文教群英會代表
1981年,斯霞老師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和江蘇代表暢談大好形勢
1987年,斯霞老師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98年,斯霞老師在校園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