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畫,又稱火筆畫,系用火燒熱烙鐵在木板、皮革等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對創作者火候、力度和繪畫素養都有較高要求。“揚州烙畫”自古聞名,為地方特色非遺項目;保護長江,保護江豚,在當地成為...
烙畫,又稱火筆畫,系用火燒熱烙鐵在木板、皮革等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對創作者火候、力度和繪畫素養都有較高要求。“揚州烙畫”自古聞名,為地方特色非遺項目;保護長江,保護江豚,在當地成為共識。該市一群小學生創作的烙畫版“微笑天使”最近火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走近他們,了解幕后故事。
展示佳作
“揚州烙畫”也是“揚州工”的體現形式
烙畫,又稱火筆畫,系用火燒熱烙鐵在木板、皮革等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對創作者火候、力度和繪畫素養都有較高要求。專業人士介紹,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揚州烙畫的載體多以木板、紙、皮革等為主,使用的工具一般以150w到500W之間的電烙鐵,通過調壓器調節烙鐵的溫度高低,使烙鐵在畫面上形成濃淡干濕的水墨效果。
揚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揚州烙畫”非遺傳承人謝志安告訴記者,中國烙畫藝術源于兩漢時期,揚州烙畫的發展歷史,與揚州木梳、折扇、葫蘆等物件制作中的燙花工藝有關。眾所周知,“揚州工”聞名遐邇,揚州木梳的制作也秉承了部分工藝并加以融合,形成“雕、描、刻、燙、嵌”等多種工藝,其中在木梳上烙制花紋圖案的獨特工藝一直延續至今。《揚州工藝志》記載,揚州木梳制作技藝在晚清到民國期間達到鼎盛,在揚州灣子街一帶形成生產集中地,有十數家生產作坊,上千人從事木梳制作,年產量800萬把左右。梳背上的龍鳳或仕女人物,多為鐵釬燙出,線條清晰流暢,畫面古樸高雅。
當地知名烙畫藝術家闕真金介紹,高溫燙出來的畫面比較深沉,視覺清晰;低溫則可以畫一些朦朧的遠景。三十年前,闕真金帶著烙畫作品《江山攬勝圖》參加揚州市首屆民間博覽會,一炮打響。這幅畫后來被推薦到省里參加了博覽會。
幸福一家
作品細節
師承闕真金的謝志安說,傳統的烙畫都是在木板上創作,作品攜帶、保存很不方便,如今烙畫已經可以在宣紙上創作了。因為紙的壽命更長,是任何板材不可比擬的。但宣紙比較薄,因此在烙畫的時候一定要連貫、不停頓。
“非遺技藝最重要的是傳承,烙畫藝術在年輕一代的手里有了新的發展,這讓大家都感到欣慰。”謝志安表示,作為新時代的烙畫師,自己還在不斷探索,研究更多的烙畫技巧,使傳統烙畫在表現形式上更加豐富多彩。烙畫原來基本只有黑白灰三色,色彩較為單一。自己原來是學習傳統國畫的,就想著對烙畫的色彩進行創新,他通過潑彩的辦法來給畫面增加顏色,跟以前相比,形成更豐富的風格。
孩子們烙畫手法運用嫻熟,江豚立體感強,作品被熱傳
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的淡水水生哺乳動物,俗稱“江豬”。因其額部隆起前凸,吻部短而闊,且帶有一定弧度,正面看上去很像笑臉,而被稱為“微笑天使”。長江江豚體型較小,體長一般在1.2米左右。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干流部分水域,一般單獨活動捕食,有時也過群居生活,結對配合捕食。
“最近我們收到杭集中心小學12名學生的江豚主題烙畫作品,拍了一些照片,在江豚志愿者隊伍中展示。孩子們用烙鐵代筆,烙出的江豚火了。”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陳瑞金說,這12幅江豚畫是12位學生用烙鐵代筆一點一點烙出來的。收到這些江豚畫時,自己忍不住拍了一些照片發給江豚保護志愿者們欣賞,沒想到引發這么大的關注。
陳瑞金表示,這些孩子將勾、皴、擦、染、點等手法運用嫻熟,烙的江豚立體感強,受到江豚志愿者熱傳。
和諧相處
學校:生態文明建設從娃娃抓起,小畫家們都是非遺班學員
參與創作的12歲學生李思柔稱,江豚保護協會志愿者經常到學校科普長江生物,還將江豚視頻播放給大家看。杭集中心小學校長夏永軍表示,李思柔等學生是學校“揚州烙畫”非遺傳承班學員。生態文明建設從娃娃抓起,將生態環境建設好,江豚才能繁衍生息。學校特邀工藝美術大師、“揚州烙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謝志安,為同學們帶來以“江豚”為主題的烙畫講授,“在謝志安老師指導下,同學們從醞釀到初稿,再到修改潤色和提升,花了一些時間。孩子們希望將這些作品贈給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的‘江豚文化館’,表達他們對江豚保護活動的支持。”
“保護長江,保護江豚,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陳瑞金說,“網紅豚”火了之后,已經有多所學校希望開展“非遺助力江豚保護”文創活動,下一步,協會將繼續推動“非遺進校園”活動。目前,協會正在動員更多志愿者,通過開展江豚保護科普講座、非遺傳承班、美術文創課、江豚棲息地考察等活動,讓少年兒童懂得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通訊員 孟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陳詠
校對 徐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