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航本科生“校長特別嘉獎”的答辯舞臺上,包括王梓丞在內的多位學霸閃亮登場,講述了自己的求學故事,匯集星星之火,傳遞榜樣力量。
十年前,來自四川雅安的11歲男生王梓丞經歷了7.0級蘆山大地震,從此他暗下決心,學有所成后定要反哺家鄉。十年后,已在南航獲得直博資格的王梓丞,帶著優異的專業成績加入四川電網建設項目,送電進入大涼山千家萬戶。近日,在南航本科生“校長特別嘉獎”的答辯舞臺上,包括王梓丞在內的多位學霸閃亮登場,講述了自己的求學故事,匯集星星之火,傳遞榜樣力量。
他說,走出大山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我來自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2013年,一場7.0級大地震讓我的家鄉受到了重創,年僅11歲的我看見了建筑傾覆,生命流逝。于是我暗下決心,學成定為家鄉重建有所奉獻。”王梓丞用自己的人生遭遇作為答辯開頭,一下子牽住了全場觀眾的心。
2020年,王梓丞考入南航自動化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豐富的校園生活讓他充分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斬獲江蘇省冠軍,全國賽8強;參與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兩項作品獲得江蘇省一等獎……
而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也是王梓丞的四川老鄉阿恩克其的故事,更是讓王梓丞深受觸動。“偶然一次分享會的契機,我了解到了阿恩克其學長的故事,同樣來自四川西南山區,他自強不息走出大山,以熱忱之心回饋家鄉影響更多的孩子,我想,我也要和他一樣,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回來!”
王梓丞的成績一步步提升,大學三年多的時間里共獲國家級競賽獎項4項,省部級獎項4項,各類校級獎項十余項。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他也開始為家鄉做出貢獻。2023年暑假,王梓丞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加入四川電網建設項目,工程共計建設鐵塔900余基,覆蓋2市8縣,讓大涼山區千家萬戶“遠方有燈,眼前有光”。他還協助政府開展居民房屋安全普查工作,總計檢查房屋共十萬余戶。
大四推免季,王梓丞成功推免南航直接攻讀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我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才能繼續譜寫我和南航的故事。希望我的故事也可以激勵更多的學弟學妹們勇毅前行。”王梓丞說。
她說,要讓世界聽到南航聲音
外國語學院英語(民航業務)2020級的女生黃爍,一上場就亮出了一張頗為震撼的“成績單”: 綜測專業第一,高分通過翻譯資格證、雅思等考試,三年累計學科競賽四十項;曾獲2022-2023學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特別嘉獎,202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十大杰出青年,第25屆“外研社·國才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決賽一等獎,第十七屆中國模擬聯合國大會最佳辯論獎等。
“哇!”一片驚嘆聲中,黃爍講述了自己奮斗的動力:“我想讓世界聽到南航聲音,感受到南航實力。”立志從事翻譯工作的黃爍,有意識在模擬聯合國、辯論賽等各項活動中鍛煉自己。“我曾累計參與籌辦三屆南航模聯大會,先后4次擔任主席。在這過程中,聯合國秘書長來信祝賀、外交大使現場指導,模聯逐漸成為南航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亮麗名片。”黃爍自豪地告訴記者,在國際模聯大會上,她的決議草案被聯合國官方采用,文件最終被落實于維護國際民航秩序。
作為南航外語人,黃爍參與東航伴學項目,提高一線民航人員客艙服務質量,以專業所長助三航事業發展;翻譯近萬字文稿,全英答辯,助力校航模隊獲SAE國際航模大賽全球第五的佳績。“未來,我想成為一名譯員,繼續用聲音傳播中國故事, 用語言搭建國際橋梁,努力成為一名具有思辯能力的高端翻譯人才,做一名有溫度情懷的對外傳播人才。”站在對外交流的前線,黃爍深刻體會到熟練運用外語、精通國際規則的專業人才的重要性。今年九月,她以筆試第一的成績保送至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深耕口譯之路。
學校將開展系列活動,與優秀榜樣對話
王梓丞、黃爍等同學的故事只是當晚答辯學生的一個縮影。在當天的答辯中,屢獲大獎的科創達人、為安全護航的準“機長”、 多才多藝的另類學霸等逐一亮相,作風采展示,成長交流,回望總結,規劃未來。
記者了解到,本科生“校長特別嘉獎”在南航已經堅持了十余年,答辯者們精彩的故事、奮斗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一代代學子努力學榜樣、做榜樣。據介紹,學校在選樹學生典型的基礎上,將繼續開展“榜樣?對話”優秀學生經驗交流分享、“榜樣”學生表彰大會等系列活動,進行榜樣事跡宣傳、編印《榜樣》風采集等,持續發揮榜樣育人作用,引領更多學生篤志前行、不負韶華,向著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具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國際視野、人文情懷的社會棟梁和工程英才而不懈奮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