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國著名文學史家、教育家、國學大師程千帆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在南京大學舉行。程千帆先生的家人、全國各地的學者和程門弟子齊聚,共同回憶其嘉言懿行。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表示...
10月15日,中國著名文學史家、教育家、國學大師程千帆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會在南京大學舉行。程千帆先生的家人、全國各地的學者和程門弟子齊聚,共同回憶其嘉言懿行。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表示,盡管程千帆先生有20年身處逆境,但沒有就此消極,支撐他一直堅持、奮斗下去的秘訣正是“不服”。
把一度式微的南大中文系
重新帶入一個時代的高點
程千帆是公認的國學大師,在校讎學、歷史學、古代文學、古代文學批評領域均有杰出成就,在舊體詩創作和書法方面也有極高造詣。程千帆先生還是杰出教育家,教學藝術和學生培養方面成果斐然,他培養的學生具有鮮明的學術理想和治學風格,被學界譽為“程門弟子”。
(南大文學院供圖)
開幕式上,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陳云松介紹,四十五年前,程先生應匡老之約回到母校南大,開始了他生命和學術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在南大,程先生整理舊作,撰寫新書,指導了多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并從這些學術研究和教學的實踐中,形成了他一系列科學而獨具特色的學術思想和教學方法?!疤K軾講‘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程千帆先生把一度式微的南大中文重新帶入了一個時代的高點?!?/p>
陳云松用“深美閎約”對程千帆先生進行了概括,“我們紀念程千帆先生,應從他的治學精神入手,從他的育人精神用力,從他的開拓堅韌與寬厚精神著眼。程先生重新續寫和定義今日的南大文學院,得以讓在座諸位有共同的、心目中的學術北斗和修習的方向。要在以程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名家大師開創的百年基業之上聲氣相求,勠力同心,踐行新的使命,力求新的貢獻?!?/p>
教學問更教做人
“不服”精神師門相傳
作為程千帆先生培養的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現場和師生聊起了程先生的“不服”精神。
莫礪鋒表示,盡管程千帆先生有20年身處逆境,但沒有就此消極,“程千帆先生不服命運對他的安排,不服被剝奪工作的權利,他要盡量地挽回,盡量地多做貢獻。我覺得‘不服’精神,實際上是支撐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風風雨雨走過來最核心最堅毅的一種精神。我們程門弟子都要汲取‘不服’的精神,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大家都要堅持,不能‘躺平’?!? 莫礪鋒說,程千帆先生是一位人師。“老師除了教做學問,更多的是教怎么做人?!?/p>
主旨演講環節,程千帆的三位弟子,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張伯偉、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三夕、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程章燦,分別以《與先師程千帆同思考——讀<詹詹錄>》《中國的脊梁——讀<桑榆憶往>札記》《諷味音旨,紙上相逢——讀<閑堂書簡>》為題做了演講,回憶老師的為人和治學?!拔也粌H不允許自己‘內卷’和‘躺平’,還明確告訴我的弟子們,他們也不能‘內卷’和‘躺平’?!背涕T弟子,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三夕說,程千帆先生從儒家文化的修習中鍛煉出堅強品格,“用程先生的話說,做學術要‘頑強’,做人也要‘頑強’?!?!--閑堂書簡-->
紀念會還舉行了多場學術論壇,全國各地學者紛紛通過學術討論等形式,追尋先生走過的學術和人生道路,探索其治學方法和治學精神。
新版《程千帆全集》發布
今后每隔十年,都將舉辦一次紀念會
“程先生是我們南大兩古專業創始人,我們緬懷這位學術大師,繼承他的學術精神?!蹦Z鋒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每隔十年,都會為程千帆先生舉辦一次紀念會,把程先生的學術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皩W術像傳統文化一樣薪盡火傳,才是傳統文化的最好歸宿?!?/p>
程千帆先生的女兒程麗則表示,父親在南京大學20年培養出了一批極其優秀的學生,相信父親的在天之靈一定無比欣慰無比驕傲。
活動現場,新版《程千帆全集》正式發布。記者了解到,新版《程千帆全集》共750余萬字;首次整理出版《閑堂日記》;《閑堂書簡》新增350封,增補20余萬字;全面修訂,增補佚文、佚詩。全集由莫礪鋒教授擔任主編。
“程先生在遺囑中說,‘精心培養學生數人,極為優秀,乃國家之寶貴財富。望在我身后,仍能恪守敬業、樂群、勤奮、謙虛之教,不墜宗風?!蠋煹倪z囑給了我強大的壓力和動力?!蹦Z鋒表示,老師的遺囑不光是他對弟子們的評價,更是一種期望。“我今年已經74歲,一直還在努力工作,不敢松懈。記得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我也是這樣。所以一定要繼續努力,不能‘以傷先師知明’?!?/p>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攝影 佘治駿
校對 李?;?/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