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該倡議契合非洲發展需要,得到非洲國家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發展成果惠及中非人民。中國已與50多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8月10日,...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該倡議契合非洲發展需要,得到非洲國家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發展成果惠及中非人民。中國已與50多個非洲國家及非盟委員會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8月10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賈君在2023江蘇—非洲合作交流會上發言時說,該校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搭建中非農業科教服務平臺,推廣中國農業先進技術和職教資源,開展多維度培訓,為非洲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搭建平臺,助力中國農業職教“走出去”
共建中肯農業科技示范園。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連續3年委派專家赴肯尼亞擔任園區技術專家,指導園區建設,開展技術研發,為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建立了甜葉菊高產育種和科學栽培技術體系。期間共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15期,培訓農業技術人員500余人次,為推廣我國農業生產技術、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共建海外“神農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分別與江蘇華越集團、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走出去”企業合作,在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建設“神農學院”,整合農職教資源,聯合涉農院校、科研院所,為農業“走出去”企業解決從種到收的技術難題。目前已經在非洲知識產權局、歐盟以及東南亞等國注冊,覆蓋40多個國家。
肯尼亞當地時間2023年7月28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華越集團福森農業綜合企業公司在肯尼亞共同舉行神農學院剪彩暨揭牌儀式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肯尼亞中學校際合作簽約儀式
“神農學院以我國漢族神話傳說中農耕技術的發明者神農氏命名,‘神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泉和重要組成部分,富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包容性。”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楊廣榮介紹,神農學院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助力中國農業類職業教育和中國農業企業走向國際。
伴企出海,為非洲國家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攜手培訓肯尼亞農職教師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長年合作,結合肯尼亞當地實際需求,為項目所需設備開展技術分析和評標咨詢,組織教師編寫培訓教材,先后安排5名教師赴肯尼亞開展農機和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兩個專業的師資培訓工作。
2019年7月,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在肯尼亞博美特縣培訓大中專院校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師資
“逆行”啟動加蓬農機師資培訓項目。2019年該校聯合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加蓬有關部門簽訂《加蓬新建三所職業教育中心項目培訓合作協議-農業機械專業師資培訓》協議。2021年6月,面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該校機電工程學院智能農機教研室李偉、王虓兩位教師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逆行而上,踏上遠赴非洲加蓬的征程,開展為期4個月的農機師資培訓。
為埃塞俄比亞輸送中國農職教資源。該校與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派出桂紅兵和吳井生兩位博士赴埃塞俄比亞,將中國先進的養殖技術傳授給當地養殖戶,培訓埃塞俄比亞職教師資,同時他們還根據當地畜牧業實際情況,開展教材編寫、技術服務和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
2022年,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神農學院,外派教師赴埃塞俄比亞開展為期9個月的師資培訓
多維并舉,為攜手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更多動能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自2014年開始招收短期國際學生,開展語言、農業類等課程培訓,先后招收10多個非洲國家的千余名短期國際學生,培訓茶藝、花藝、園林、畜牧獸醫等課程。2015年3月,該校正式招收全日制專科學歷來華留學生,目前已經招收來自肯尼亞、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剛果等十多個非洲國家200多名學歷留學生。除招收非洲留學生外,還舉辦各種來華農技人員中長期培訓班,如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中國傳統文化研修班、赤道幾內亞農漁林業綜合開發研修班、肯尼亞職業院校教師農機維修培訓等;與江蘇大學合作,承辦教育部“中非友誼”農機培訓班、農業部巴基斯坦農機培訓班、“豐收非洲”農業機械化國際培訓班、“中所青年看江蘇”實踐教學等活動。
據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潘永圣介紹,該校計劃在今年即將到來的百年校慶前,聯合更多的農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共同組建“神農學院”聯盟,更好地助力中國農業“走出去”企業在海外發展,打造中國農職教國際品牌。
該校黨委書記簡祖平表示,作為具有百年歷史傳承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在持續深化中非交流合作、促進非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今后將立足自身特色和專業優勢,為世界農業職業教育的更好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