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段悠揚的昆曲,聽一聽詩詞詠唱,嗅一嗅沁人的花香,再拍個美美的漢服照……3月2日,東南大學舉辦首季“印象梅庵”活動——“梅花時節又逢君”文化雅集課堂,東南大學的師生、校友們一起相聚九龍湖校...
學一段悠揚的昆曲,聽一聽詩詞詠唱,嗅一嗅沁人的花香,再拍個美美的漢服照……3月2日,東南大學舉辦首季“印象梅庵”活動——“梅花時節又逢君”文化雅集課堂,東南大學的師生、校友們一起相聚九龍湖校區的梅庵,共同感受這萬物復蘇的春天,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記者了解到,梅庵之于東大,是蘊意之所在。現位于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內的梅庵始建于1916年, 原系茅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時期,校長江謙為了紀念之前的兩江師范學堂校長、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李瑞清(字梅庵)將其命名為“梅庵”,1933年改建為現在磚混結構的平房,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梅庵由國學大師柳詒徵題匾,門前“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為近代書學宗師、我國高校設美術系科創始人李瑞清手書。梅庵是梅庵派古琴藝術的發祥地,梅庵琴派創始者王燕卿在當時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懊封帧痹O帳教授古琴,開古琴進高等院校之先河。梅庵還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它之于東大,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精神符號。
記者采訪獲悉,2022年,東南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在學校黨委宣傳部策劃指導下,由建筑學院團委承辦,建筑學院韓曉峰副教授帶領十余位同學克服困難,歷時半月,完成了梅庵在九龍湖新校區的臨摹建造。整體建筑根據歷史照片和相關歷史資料,以1923年時的梅庵為原型,主體結構為傳統木構梁架,屋頂覆蓋茅草,呈現為典型的三開間四坡頂加四坡頂門廊的傳統廳堂式建筑。建筑設計源于梅庵,又結合當代建筑材料,進行了藝術再加工。
就在這梅林花海中,“梅花時節又逢君”文化雅集課堂開講,師生們一起聆聽《梅花三弄》的古琴聲,學習昆曲身段,畫梅花、做書簽,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
“在剛才的昆曲身段體驗中,老師教我們如何用袖子去做動作,如何轉扇子和收扇子,特別有意思。”東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劉藝彤告訴記者,她對于傳統文化特別感興趣,這次能零距離感受昆曲,欣賞古琴樂曲,“感覺非常美好,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這個寶貴機會,參與這節美育課堂。”
東大藝術學院研二學生樊子巖是參與組織本次活動的主要學生社團成員之一,他們還特地準備了書簽填色,大家體驗繪畫的同時,還能將書簽帶走。“梅花是四君子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繪畫藝術的一個符號,所以我們希望將梅花具有的高潔偉岸的精神,融入到繪畫之中,也希望通過開展此次活動,讓大家更深刻地了解梅花以及梅庵的歷史?!?/p>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通訊員 唐瑭
攝影 劉莉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