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第四實驗小學教師 李秀建
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曾說:“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出乎意料地從童書中讀到許多可以稱之為新發現的深刻意義?!鄙頌橐幻W語文教師,同時也是二寶的媽媽,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歲月里,與他們一同沉浸于大量童書的奇妙世界。在一次次溫暖的親子共讀時光中,我對童書的認知不斷深化,愈發深刻地領悟到童書那深邃的內涵,以及它對于兒童成長不可估量的意義和給予成人的珍貴啟示。
這段時間,我細細品味了陳賽所著的《關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來自童書》,這本書如同一束強光,為我照亮了童書世界的全新維度,促使我從更多元的視角對童書展開深度思考。
童書:作家童年的隱秘映射
從這本書中,我洞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每一位童書作家的創作源泉,都深深扎根于自己的童年記憶。
以《兔子彼得的故事》《小豬布朗德》的創作者比阿特利克斯·波特為例,她出身優渥,卻遭受嚴厲家教的束縛。童年的她,生活極度孤獨,未涉足學校,亦缺玩伴,大多時光只能與弟弟困于博爾頓花園二號那陰暗的家庭教室。這樣獨特的成長環境,讓她對周遭事物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感知。她曾居住的房屋、老家具上繁復的紋飾、樓梯的獨特形狀,皆成為她繪畫作品的靈感源泉,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這種現象背后,蘊含著心理學上的 “童年經驗決定論”,個體童年時期的經歷,會在潛意識中形成記憶烙印,深刻影響其日后的創作風格與內容選擇。
瑞典作家林格倫筆下的長襪子皮皮廣為人知。林格倫童年時,常與兄妹在巖石與樹木間嬉戲,親近自然。于是,爬樹這一簡單的童年趣事,搖身一變成為她作品中孩子們共通的技能,衍生出諸多充滿奇思妙想的情節,比如皮皮與朋友愜意地爬到樹頂曬太陽、喝咖啡。這種將童年生活融入創作的方式,不僅僅是對往昔歲月的懷念,更是一種文學創作的心理投射。作家通過文字構建一個與童年緊密相連的幻想世界,在其中重溫童年的歡樂與自由,同時也讓讀者得以一窺他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日本繪本作家被千葉湖也曾坦言,她畫作中的一切元素,皆與童年的經驗和記憶息息相關。從這些童書作家的創作軌跡中不難發現,童年經歷宛如一條無形的絲線,串聯起他們創作的每一部作品,成為解讀其作品內涵的關鍵密碼。透過童書,我們仿佛擁有了一把神奇的鑰匙,能夠打開作家童年世界的大門,深入了解他們的創作動機和作品背后的深層意蘊。
童書:滋養兒童心靈的肥沃土壤
常有人說,童年時代閱讀的童書,即便未曾直接錘煉兒童的智力與情感,也會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留下獨特的 “戰利品”。
在成年人的固有認知里,兒童總是快樂無憂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漫漫長路上,都會遭遇形形色色的難題。那些內心深處強烈的掙扎、難以言說的焦慮、恐懼與憤怒,往往被他們默默隱藏在心底。有時,孩子們不愿向大人傾訴這些煩惱,只能獨自默默承受。而童書,恰恰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宣泄情緒、釋放壓力的安全出口。書中天馬行空的白日夢、光怪陸離的幻想以及無拘無束的想象力,宛如一件件強大的 “武器”,幫助孩子們抵御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負面情緒。
以經典童話故事為例,魔法與幻想元素構建起一個脫離現實束縛的奇妙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孩子們可以看到手被砍掉后又能重新裝回的神奇情節,這種看似荒誕不經的設定,實則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種心理慰藉。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代入故事角色,通過故事里的奇幻冒險,釋放內心的不安與恐懼,排解心中的苦悶與焦慮,從而實現心理上的自我保護與治愈。
童書:治愈成人疲憊心靈的溫暖港灣
在現實生活的滾滾洪流中,我們每日忙忙碌碌,周旋于千頭萬緒的工作、推杯換盞的應酬以及七零八碎的生活瑣事之間。權力、欲望、名利、地位…… 這些世俗的追求如同一重重枷鎖,束縛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在物欲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漸漸迷失自我,再也聽不到靈魂深處那微弱而真實的聲音。在這樣的時刻,不妨靜下心來,翻開一本童書,因為童書中蘊藏著人生最樸素卻又最深刻的智慧。
許多大人開始接觸童書,最初是因為孩子的緣故。在孩子不認字的階段,大人為他們朗讀故事。這樣溫馨的親子共讀時光,往往發生在講者與聽者都相對放松的時刻。此時,人的心靈如同春日里舒展的嫩葉,處于一種極為松弛的狀態。無論是對于天真無邪的兒童,還是身心疲憊的成人,這都是一次難得的心靈陶冶與精神熏陶。在共讀過程中,成人與孩子一同走進書中的奇幻世界,暫時忘卻現實生活的煩惱與壓力,重新找回那份久違的童真與快樂。
童書所展現的簡單純粹的世界,與成人世界的復雜功利形成鮮明對比。童書中那些質樸的故事,蘊含著對人性本真的堅守、對善良與美好的執著追求,宛如一面鏡子,映照出成人內心深處最渴望卻又逐漸缺失的東西。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的成人更應抽出時間閱讀童書,在童書營造的純真世界里,尋覓童年時那份不摻雜質的純粹與快樂,為疲憊不堪的心靈開啟一次充滿趣味與美好的旅行,重新找回迷失的自我,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
童書,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專屬讀物,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兒童與成人的橋梁。它承載著作家的童年記憶,滋養著兒童的心靈世界,治愈著成人疲憊的靈魂。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翻開一本童書,我們都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感動與啟示。所以,不妨讀一讀童書,讓閱讀成為一場跨越年齡界限的心靈盛宴 。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