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高考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校長羅湘軍的“南師故事”。
5月8日起,南京師范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聯合揚子晚報招考部落推出重磅策劃《@高考生,你家書記校長喊你上南師》視頻及系列獨家深度訪談,由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成斌攜手南京師范大學知名校友、18位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組成“超強天團”,為考生帶來權威報考指南。這些從南師校園走出的教育領航者,正將南師大的文化基因播撒在江蘇教育的沃土上。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高考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校長羅湘軍的“南師故事”。
1,您當初是在什么樣的契機下報考了南師大?
答:我那個年代高考填報志愿時,大部分家庭對大學是沒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填報。在一家人為如何選擇困惑時,我的舅舅告訴我父母,他去南京時參觀過隨園校區,告訴我南師的校園環境非常美,是個求學讀書的好地方,所以我填志愿的時候就參考了他的意見,第一志愿填報了南師大。
2,還記得入校那天的場景嗎?
答:入校前我以為去隨園校區——“東方最美的校園”上學,報到時才知道去的是仙林新校區。我是仙林校區第一屆學生,入校第一天時對什么都感到新鮮,學校面積很大,和父母一起在校園里隨處參觀,微笑迎接新生的老師和學長讓我感到非常親切。我們這一屆和學校一起經歷了新校區建設初期的“拓荒”,好像每天都處在一個新的環境中。每當學校有新的活動、新的建筑出現的時候,我們也會跟著感到興奮。
比如敬文圖書館,在我們上學期間才開始建,建好之后都要起大早沖去圖書館門口排隊,等著開門。門口有幾個好座位我們永遠占不到。更別說考試季,大家都去圖書館復習。
入校第一年我們住在校門外的南區,條件是比較“艱苦”的,每天要拎著暖水瓶到樓下沖開水,對水的口感覺得不適應,我和舍友跑去藥店買了一袋胖大海,蓋住水里的味兒來喝。后來很快搬到了西區,條件就好多了。有電視、獨立衛浴,學校在保障學生住宿環境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外校同學來宿舍看到我們有電視、電話、飲水機,都感到很羨慕。
3, 南師的哪些老師對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答:在南師的學習生活很幸福,很重要的一點是遇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涂榮豹老師對我們很嚴格,他的課堂要求同學們始終保持高度專注,至今還記得他教幾何畫板課程時嚴肅的目光;葛軍老師教我們的競賽數學課程,他的課堂永遠充滿智慧和激情;還有孫志人老師的組合數學課,班上同學搶不到階梯教室前排的位置,都是先去占好座位再去食堂吃早餐。
我們的班主任輔導員張梅老師,那會她也是剛剛工作不久,既對新生嚴格管理,又有適時的關心和鼓勵。因為高中的學習和大學是有很大的區別,新入學的同學其實非常需要學習生活方面的及時提醒和指導,我們能遇到這樣負責任的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南師讀書期間,我的每一位老師都非常優秀。南師的老師們帶給我很深的影響,讓我體驗到了教師這份職業的價值感,也讓我對教育本質的認知日漸深刻。一是要學識扎實,治學嚴謹,以過硬的教學能力讓三尺講臺煥發魅力;二是潤物無聲,關愛學生,真正用溫暖和關懷照亮學生成長之路。作為一名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美好的教育人生永遠是我堅定的追求。
4, 在南師求學的歲月,您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答:上大學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門,從縣城來到城市,那會兒性格比較內向,做什么事情也比較拘謹。南師的校園生活給了我很多鍛煉的機會,讓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讓我的內在世界破繭重生。作為一位老師,自信而充滿激情的站在講臺前,我覺得這是南師大給我的一份珍貴的禮物。
5,作為海安中學的校長,您的教育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答:真正的教育不是簡單的修枝剪葉,而是喚醒生命內在的力量,讓整個校園呈現出萬物并育、各得其所的生命圖景。2024年海安中學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了海中人的品性:大道至簡、靜水流深、臻于至善、美美與共,這是海中人的教育智慧,也是我堅守的教育哲學。
海安中學的辦學思路是“五園同創”。歷經八十五載春秋,海安中學已成為探索求知、全面發展的“學園”,百花齊放、個性發展的“花園”,輕負高質、成果豐碩的“果園”,蓬勃向上、幸福成長的“樂園”,歸屬意識、精神原鄉的“家園”。
6,9月份又有一批新同學加入南師,您最推薦的校園“寶藏打卡點”是哪里?
答:作為校友,我最懷念的是仙林校區西區宿舍樓下的籃球場和敬文圖書館。強身健體,勤奮學習,這是在大學里要認真做好的兩件事情。
7,您對9月份進入南師的新同學有什么建議?
答:我有兩點建議:一是不懼人生挑戰,把握住大學里每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二是永遠相信自己,勇敢跑向真正熱愛和適合的發展方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少年志編輯 劉夢琦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