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語文試題加大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引導考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6月7日中午,2023年全國統一高考首場語文科目考試結束,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發布了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據悉,試題中強調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融合,同時加大了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引導考生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等。
愛國情懷、勞動教育理念入試題
據悉,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共命制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4套高考語文試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在試題評析中指出,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全國甲卷論述類文本閱讀材料節選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學構建中國上古史》,論證中國考古學取得的巨大成就,文中列舉的諸多考古發現,有助于考生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鼓勵他們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記者了解到,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中選擇的素材體現了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理念,強調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融合。
例如,全國甲卷的文學類文本閱讀選用巴金的散文《機械的詩——旅途隨筆之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工人形象,禮贊勞動;全國乙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選用當代作家曹多勇的小說《長出一地的好蕎麥》,既反映了中國農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強調科學素養,試題加大科學思維等能力考查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表示,2023年語文試題加大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引導考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例如,全國甲卷寫作試題材料給出“人·技術·時間”的話題,但未作其他過多限制要求,為考生預留了思考空間。試題材料非常簡潔,需要考生調動聯想、遷移、推理等能力,發現問題、找準問題、形成觀點、展開論證。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指出,科學不只是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的集合,也表現為一種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正確的思維方式。語文中包含科學的要素,試題也多有體現。
例如,通過文質兼美的科普文章激發考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在思辨性文章閱讀中考查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在科學類論文、論著閱讀中考查梳理探究、歸納概括、假設驗證等思維方法,培養求真求實的態度。
此外,全國甲、乙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分別摘編自德國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樹的秘密生命》和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的《深時之旅》,旨在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前者生動形象地介紹植物之間如何使用特定的“語言”溝通,第6題要求學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經常噴灑農藥帶給人們什么思考,引導學生對從材料引申出來的問題作深入思考。后者則呈現了人類棲居的大地之下以“深時”計量的巖層、冰川、山脈的信息,試題設問既注重營造熱愛科學的氛圍,激發青年學子的求知欲,也引導他們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觀念。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