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通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數學試卷(以下簡稱“本卷”)能嚴格遵循“遵循課標、緊扣教材、重視能力、貼近生活、控制難度”五大命題基本原則,充分落實“一增五減”的命題要求,體現“突出選拔評價...
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袁亞良
2019年南通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數學試卷(以下簡稱“本卷”)能嚴格遵循“遵循課標、緊扣教材、重視能力、貼近生活、控制難度”五大命題基本原則,充分落實“一增五減”的命題要求,體現“突出選拔評價功能,導向核心素養教學”的命題立意。
一、整體情況
(一)結構美
本卷結構上保持相對穩定,仍為28題。與去年相比,第19題改為1小題,總的小題數減少了3題。
1.內容全面,知識結構比例適當
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板塊分值所占百分比分別為44%、35%、13%、8%,強化了綜合與實踐能力的考查。對課標二級維度八個方面的課程內容的覆蓋率達100%,對教材29個章節均有涉及。各年級知識考查分布合理,其中七年級25分,八年級59分,九年級66分。
2.目標明確,認知結構布局有度
在保證試題有效性的同時,充分發揮中考試題在數學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對學生認知水平的考查全面科學。對數學學習結果目標及過程目標七種認知水平結構的考查與課標要求基本一致,對“四基四能,核心素養”考查的試題搭配恰當。
3.形式多樣,題型結構搭配合理
試題呈現活潑而清新,題型豐富,有計算題、證明題、圖表信息題、實際應用題、有“形”無圖題、開放題等。全卷共15個圖形,涉及11道試題。從個體看,多道試題設置了多個小問,幾個小問間由易到難,有并列,有遞進,有并列、遞進共存,體現了試卷的結構之美。
(二)梯度美
試題設置具有層次性,堅持低起點、緩坡度,凸顯梯度之美。基礎題、中檔題、較難題之比約為7∶2∶1。全卷采用多點把關、鋸齒分布,具有較好的區分度,總體難度與去年相比稍有降低。試題大都取之于教材,學生“熟”而不“膩”。
(三)創新美
縱覽全卷,穩中求新。與去年相比,本卷在內容和題型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不乏創新之處:
1.統計題的考查立足統計本質,輕計算,重分析運用。
2.突出滲透人文素養考查的價值取向:找準數學知識與數學文化的最佳結合點、重構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有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問題情境呈現背景真實有效,指向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建構。
4.新定義題著力考查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后推理的能力。
二、試題特點
1.低起點,緩坡度,突出基礎
本卷立足于“雙基”的考查,注重知識的直接應用,提供足夠的臺階,讓學生很容易上手。如第25題第(1)(2)問是解決第(3)問的基礎,學生有了前問的鋪墊或臺階,很容易拾階而上。
2.高觀點,重素養,能力立意
抓住數學的核心知識及其交匯處編制中考試題,直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引領教學從知識習得走向能力發展。如第27題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顯圖形,重遷移,彰顯本質
數形結合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感悟和強化的,對于數學問題的解決具有強大的功效。而這一數學思想考查的最高境界是有‘形’無圖題的設置。第26、28題很好體現了這一點,要求能洞察問題的本質,將內隱的圖形顯性化,再加以有理有據地思考和推理。
4.明算理,重運用,引領教學
“多考想,少考算”,體現“算”與“證”的本質。本卷的“算”不是死算,而需要有“運”的過程、“計”的方法;“證”的推理,是“尋道”,更是“發現”。如第24題需要透過“算”的結果看到其背后所蘊含的科學道理,這也是今后教學需要關注的一個方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