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濰坊學院西部計劃項目辦接到了一通來自天山的電話,電話的那一端是學校畢業生林建康,他是服務新疆謝依特小學的第一批西部計劃志愿者。
近日,濰坊學院西部計劃項目辦接到了一通來自天山的電話,電話的那一端是學校畢業生林建康,他是服務新疆謝依特小學的第一批西部計劃志愿者。
濰坊學院畢業生代表林建康在謝依特小學進行志愿服務。
“我見證了這里的發展變化,更無悔當初的決定。”2022年,畢業于濰坊學院的林建康到新疆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包校支教,擔任五、六年級的語文課老師。到哈拉峻鄉的第一個周末,林建康與志愿者們開始挨個學生家訪,在第三個周末,他們便建起了祖國“西大門”的護邊老鄉托兒所。服務期滿后,林建康選擇繼續留在新疆。
2022年,也是濰坊學院“濰”來之聲青年宣講團成立的年份。這支由“80”后青年教師、“90”后專職團干部、“00”后學生黨員、“青馬”學員為主講人的青年宣講團,通過宣講讓青年有“共鳴”能“共情”。畢業后,林建康以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其中,身體力行講好西部計劃這堂“大思政課”。
每年暑假,在昆侖山腳下的支教點總有濰坊學院志愿支教隊忙碌的身影,這支由濰坊學院10位師生組成的隊伍,用彩筆繪就的山東風箏、課間共唱著《上春山》,都在訴說著教育最生動的意義。志愿者黃伊含感動地說道:“當孩子們用普通話朗誦《少年中國說》,當他們遞來自家種的葡萄,我們讀懂了青年擔當的分量”。
自西部計劃實施以來,濰坊學院累計選派近300名志愿者奔赴西部,在基層一線淬煉成長。2021屆畢業生鞏麗,扎根新疆庫車,作為專項招募宣講團成員,足跡遍布5省市40余所高校;2022屆畢業生林建康,服務新疆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身體力行帶動33位文史學院學弟學妹奔赴西部大地;2023屆畢業生張書凝,從渤海之濱到雪域高原,“00”后女警策馬巡邊,受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官方媒體廣泛報道……他們中,有人用專業知識助力當地教育振興,有人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更有人將志愿服務延伸為終身事業。他們用實干贏得服務地群眾“點贊”,僅2024年就有16名志愿者獲西部計劃全國項目辦考核優秀。這背后,是學校堅持“鑄魂育人”的實踐探索,“信仰公開課”“行走思政課”“青春一堂課”等構建起的“全鏈條”育人體系,讓志愿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024年8月,學校黨委書記徐梅帶隊赴疆慰問西部計劃志愿者,加強人文關懷,做好服務保障,解決急難愁盼,真正讓青年“放心去、安心留、踏實干”。
(稿件來源:濰坊學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