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兒童文學作家、濟南一中語文教師王勇走進濟南市槐蔭區錦繡城小學,為槐蔭區及各區縣大、中隊輔導員代表,以及錦繡城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帶來一場聚焦“如何以少年兒童視角講好紅色經典”的主題講座...
近日,兒童文學作家、濟南一中語文教師王勇走進濟南市槐蔭區錦繡城小學,為槐蔭區及各區縣大、中隊輔導員代表,以及錦繡城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帶來一場聚焦“如何以少年兒童視角講好紅色經典”的主題講座。該講座作為槐蔭區“心系紅領巾,‘慧’做輔導員——2025年‘品牌教研引領月’少先隊活動學科專場”中“名家面對面”的重要環節,備受關注。
王勇指出,對孩子講述紅色故事,核心在于開展愛黨愛國教育,厚植家國情懷。然而,紅色故事因復雜背景與激烈斗爭元素,常超出孩子心理和認知范疇,講述時需注重方式方法。
在講座中,王勇結合自身豐富的兒童文學創作經驗與具體作品,分享獨到見解。他強調,講述紅色故事要寓教于童真童趣。童真童趣是兒童文學創作起點,需找到紅色敘事與童趣的契合點,以其為敘事載體,確保紅色精神傳遞不超孩子認知邊界。例如在“風煙三部曲”和《城春草木深》中,他巧妙設計充滿童趣的情節,成功調動孩子閱讀興趣。
同時,王勇還提到,教師應寓教于情感共鳴,探尋紅色敘事與兒童情感的共鳴點,摒棄單向說教,以情感共鳴激發孩子好奇心與探索欲,引導其深入思考,實現價值觀塑造。如在創作鄧恩銘烈士故事時,他抓住烈士少年求學、堅守理想的經歷,讓烈士形象更可親可感。
此外,挖掘本土紅色資源也很重要。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對家鄉的熟悉與親切感,喚起對身邊榜樣和故事的代入感,消除時空隔閡,實現價值觀認同。王勇為《兒童文學》撰寫濟南志愿軍英雄孔慶三的故事,便是很好例證。他建議學校組織師生實地探訪濟南紅色地標、抗戰遺址,讓紅色教育走出課本,實現歷史傳承與成長教育的雙向滋養。
本次學科專場活動內容豐富,除講座外,還涵蓋活動致辭、大中隊輔導員宣講、星火閱讀微隊課及活動點評等環節,旨在通過多元活動形式,開啟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助力紅色教育在校園落地生根,讓紅色基因在少年兒童心中代代相傳。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