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茹希望孩子們可以盡早熟悉人工智能的原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學習效率。
人工智能是否比人類更聰明?它是如何學習知識并思考的?小朋友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常識嗎?9月2日上午,在北京市科協聯合新京報開展的“2024科學家精神領航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中,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服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曉茹走進朝師附小西壩河校區,帶領孩子們走進人工智能的世界。王曉茹希望以講座為切入點,讓孩子們早日開啟人工智能的學習。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王曉茹(右)給學生們介紹人工智能相關知識。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專家用《狼來了》的故事講解計算機如何思考
早晨9時許,朝師附小西壩河校區的悅禮講堂里,坐滿了六年級的學生們,活動以線上線下形式進行,該校千余名師生通過校園網收看講座。“同學們,在這個星球上,誰最聰明,人類還是人工智能?”現場,王曉茹帶來了以《計算思維人工智能——與大模型一起發現新世界》為主題的講座,她以人類和人工智能的交戰記錄講起,帶領孩子們走進人工智能的世界。
一開始,孩子們都覺得“當然是人最聰明”,但接下來王曉茹分享的內容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1997年計算機“深藍”和人類最頂尖的國際象棋高手下棋,2007年阿爾法狗“AlphaGo”和圍棋高手柯潔競爭,在這兩場比賽中,人工智能都贏了。“人類發明的機器人竟然比自己厲害?”六年級3班的劉琳晗感嘆道。王曉茹介紹了人工智能戰勝棋手的原因在于“它不會疲憊”,正因如此,人類發明的醫療機器人可以不間斷地完成人類很難堅持下來的外科手術,AI在無人駕駛領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講到這里,她再問孩子們“誰最聰明”時,同學們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還是人,因為人類讓人工智能變得更聰明。
王曉茹以問題為導向,啟發孩子們了解人工智能。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王曉茹告訴孩子們,讓計算機、軟件等具備像人一樣思考、推理的技術就叫做人工智能。她用《狼來了》的故事,為大家講解計算機如何通過數學語言思考:小牧童向村民撒謊說“狼來了”,村民會對他降低信任度,隨著撒謊次數的增多,計算機利用貝葉斯公式算出了村民對小牧童的信任度越來越低,當低到一定數值,村民就不再相信牧童。最后狼真的來了,計算機算出村民救小牧童的概率極低,推理出不會救小牧童的結果。“它通過計算的方式學會了故事的道理。”王曉茹笑道。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王曉茹帶領團隊首次將人體姿態實時追蹤技術成功運用到了開幕式《雪花》和《致敬人民》節目中。300多個手拿和平鴿的小演員,無論跑到哪里,腳下都有一片美麗的小雪花,這是如何實現的?講座中,她也給孩子們講述了背后的原理。彼時,在鳥巢體育場中心的舞臺邊,布置了8個高清攝像機,實時捕捉300多名小朋友的姿態,利用渲染技術在小朋友腳下形成了美麗的小雪花。
孩子們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學習方法
講座中,孩子們跟著王曉茹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學習方法,包括監督學習、自主學習和強化學習。前者是像學生們在校一樣,有監督者(老師)指導它學習;強化學習則是計算機通過不斷試錯的方式鍛煉自己。“我們比計算機聰明,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王曉茹就此啟發同學們,可以將這種學習方法用在平時的學業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效果。
“我今天通過人工智能實現的兩種方式——計算思維和學習方式,讓學生們了解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通過這次講座,王曉茹希望可以點燃孩子們的興趣,未來可以主動學習人工智能的知識。
活動以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圖為線下講座現場。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對于有些家長擔心的“孩子學會人工智能會利用其抄作業”等問題,王曉茹認為家長不必焦慮。她以作文為例,如果直接輸入題目,人工智能寫出來的文章是沒有感情的,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大模型中,通過大模型規避一些錯句、不合理和跑題的地方。“希望孩子們可以盡早熟悉人工智能的原理,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學習效率。”與此同時,王曉茹也建議小學生們打好數學基礎。
“我對老師講的神經網絡特別感興趣。”課后,六年級1班的萬佳徳說道。而劉琳晗則學會了如何像人工智能一樣學習,“在學校我是在老師的監督下學習,在家里我要自主學習,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記者了解到,借助此次“開學第一課”活動,2024年“科學家精神照亮未來”校園行動將在北京市全面啟動。今年年底前,北京市科協將邀請更多科學家、科技工作者走進中小學校,完成60場以宣傳科學家精神、科普教育為主的專家進校園活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