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中,由濟南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樊祥宇老師指導,盧...
近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中,由濟南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樊祥宇老師指導,盧佩瑤、孫傲雪、李靜雯、白雅琪、程馨慧、王君宇、宋圓靜、張佳、魏億婧、陳振宇同學完成的作品《麥香“噬”溢——新型小麥噬菌體農藥》斬獲全國特等獎。這是該校在“挑戰杯”競賽“揭榜掛帥”專項賽中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本屆“揭榜掛帥”專項賽共吸引2.7萬余人參加,提交參賽作品6500余件,全國410余所高校和企業的1950余件作品入圍終審決賽。
《麥香“噬”溢——新型小麥噬菌體農藥》研究團隊以噬菌體為研究對象,應江蘇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號召,以防控小麥重大病害為研究目標,以新型噬菌體農藥的研發為研究內容,將研究成果通過技術進一步轉化并推廣應用。目前,該項目在申請專利中。
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生產過程中細菌侵入、病害頻發、農藥噴灑等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當前針對小麥防控依賴的傳統化學藥劑存在老舊、效果不佳及抗藥性增強等問題,為保障小麥生產安全,迫切需要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綠色防控藥劑,以應對小麥病害。該團隊研發出防治小麥頻發病害問題的兩類產品:一類是液體型產品思派菌靈,在疾病高發期噴灑能夠“一陣見血”直擊病害,殺死細菌、快速起效;二類是固體型產品思派菌靈,創新性地采用微膠囊技術,延長了噬菌體的作用時間,有效、長效地起到緩釋預防的作用。在研發過程中針對提取和殺菌技術進行了升級和創新,其中宏病毒提取聯合 MST 熱泳動檢測分離技術將提取效率提高近十倍,分離出新型噬菌體殺菌效率提高近百倍;還有噬菌體與生防菌聯用技術,噬菌體能精準殺滅有害菌,為生防菌發揮抗菌和促生作用提供有利環境。
談到研發的產品,項目負責人盧佩瑤說道:“固體型的思派菌靈最初猶如一個‘包子’的形態,隨后技術升級成為了‘花卷’形態,一層皮一層餡的疊加形態在降解時可以更加充分,緩釋時間也更加持久,這就能大大降低了用藥成本,為種植戶用藥省下一筆開支。”當前,噬菌體在禽類、水產養殖病害上試驗成功,應用到植物病害中,是一次有益和突破的嘗試。通過技術的創新、升級改良,讓噬菌體在農作物應用上開辟了新天地。經行業權威專家鑒定,該項目所研發的微生物制劑很有發展潛力,為研發治療作物細菌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此研究項目在多家企業進行了實地實驗,植物細菌噬菌體效價可以高達10^10 PFU/mL,防治小麥黑穎病、葉枯病的效果顯著,用藥成本也降低近30%。固體型噬菌體的運用使得用藥劑量大大減少的同時,土地破壞率也急劇下降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耕地質量。生態環保的土壤培育,綠色安全的糧食產出,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該項目的指導老師樊祥宇曾指導過很多學生團隊利用噬菌體的殺菌特性,來殺滅不同的細菌性疾病。例如,有的是利用噬菌體做飼料添加劑,殺滅禽類養殖過程中的大腸桿菌;有的是利用噬菌體做水產養殖添加劑,殺滅魚蝦養殖過程中的弧菌等。該項目也是利用噬菌體做生物農藥,治療小麥黑穎病、葉枯病的。這些項目都完美契合了“One Health”框架下減少抗生素使用和降低耐藥性風險的大健康理念。
噬菌體在國內仍然屬于藍海領域,市場空間巨大,發展潛力無限。樊祥宇老師說:“作為指導老師,他會完全支持學生團隊的想法,并努力給他們創造實驗條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是團隊成員們的行動指南,他們將通過與企業合作繼續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為糧食作物生產保駕護航,更廣泛的服務民生,助力鄉村振興。
(稿件來源:濟南大學 文/劉珂珂 張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