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戰修為小記者們介紹了北京城“內九外七皇城四”的二十座城門,并引申出“四九城”城市設置規劃背后所體現的都城秩序。
北京城的建筑和城市規劃體現了哪些傳統文化?為什么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1月16日,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監事長、原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關戰修走進新京報小記者課堂,為小記者們講述中軸線文化遺產的歷史故事。
“大家知道什么是中軸線?我們申遺成功的究竟是什么?”課堂開始,關戰修就將問題拋給了同學們。小記者們紛紛舉手搶答,關戰修卻始終搖頭表示不對。
關戰修告訴小記者們,“北京中軸線申遺”這個表述并不完全準確。在2024年7月27日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究竟是中軸線申遺還是都城秩序申遺?應該是都城秩序。”
關戰修講到,理想都城秩序集中體現在建筑上,所以這次申遺以建筑作為代表。共包含15處遺產構成要素,自北向南依次為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包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壇、永定門。
課堂上,關戰修為小記者們介紹了北京城“內九外七皇城四”的二十座城門,并引申出“四九城”城市設置規劃背后所體現的都城秩序。中國文化以南為尊,所以中軸線的順序應該是自南向北;古代尊左,所以城門設置時崇文門在左,宣武門在右;九門走九車,酒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經濟收入,因此酒車走崇文門,囚車走宣武門;正陽門是“九門之首”,北京俗語 “我說前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就表示“我說的事情十分要緊,你講的事情卻完全不相關”……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背后竟有這么多的文化內涵,體現了這么多的都城秩序,小記者們不禁發出“原來如此”的感嘆。
“到底什么是秩序?”關戰修告訴小記者,紅燈停綠燈行、一節課45分鐘都是秩序。“秩序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是只有遵守秩序,社會才能正常運行。”
新京報小記者和關戰修合影留念。新京報記者徐彥琳 攝
關戰修告訴記者,這個“秩序”其實代表了中國人治理社會的方法。中國作為文明古國,能夠維系5000年的文明不斷,社會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種秩序是潛移默化的,大家覺得很熟悉,但是又很難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楚。尤其是現在的孩子比較缺乏對這方面的了解。比如人和人相處,其中的秩序應該是愛,而不是怕。所以我覺得今天的講解是特別有意義的。”
“我們進行中軸線申遺的目的,也是讓大眾了解真正的城市管理秩序是什么。”關戰修提到,在北京城建都的800多年間,隨著城市的發展,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交織在一起,但其共同的目的就是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繁榮,減少戰爭與爭端,讓老百姓生活幸福。“我們之所以把中軸線申遺,就是把各種各樣不同的文明匯集并總結,形成一個規律性的東西。并且告訴全世界,我們中華文明是怎樣在治理社會,不是靠拳頭、靠嚴令禁止,而是在文化的基礎上,在家庭協商、社會協商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秩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