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兒童日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生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現孩子生理變化、情緒變化、行為變化、學業變化、人際關系變化,要關注親子關系、建立親密關系。家長引導孩子認識情緒,...
11月20日
是聯合國世界兒童日
它是聯合國發起的紀念日
以促進兒童保護、福利和教育等事業發展
號召全世界人民給予兒童
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兒童更多關注
今年的主題是:
傾聽每個心聲,點亮兒童未來
今年世界兒童日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部分原因
生理因素:
包括遺傳、孕期衛生及
生理疾病等因素
兒童受到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可能導致身心發展異常,同時,母親孕期的衛生情況(如,孕期營養、孕期服藥、生產過程等)會對胎兒的腦發育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當孩子的身體生病或受外傷,也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社會環境因素:
包括家庭環境及學校教育
家庭環境、父母關系、父母的教養方式等都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學校教學氛圍、教育方式、師生關系、同輩群體關系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孩子有這5個變化,老師家長要警惕
1.生理變化
發現孩子出現不想吃飯、暴飲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內分泌紊亂等情況。
2.情緒變化
發現孩子由活潑開朗變得多愁善感。
3.行為變化
發現孩子行為與此前明顯不同。
4.學業變化
發現孩子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聽不進去。
5.人際關系變化
發現孩子沒有朋友,或同學關系發生明顯變化時,要重點關注。
如何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和孩子保持親密關系
在保持良好關系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心理專家主張“關系大于教育,關系先于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先改善親子關系。
孩子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系不滿意,才會逆反,只有和孩子結成彼此非常信賴的共情關系,父母的引導才會順利地實現。
引導孩子認識情緒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遇到各種情緒波動。家長應引導孩子認識并理解自己的情緒,教會他們通過深呼吸、畫畫、寫日記或與家人分享等方式來合理表達和調節情緒。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讓他們知道每種情緒都是正常的,關鍵在于如何積極應對。
引導孩子多運動享受快樂、建立自信
運動真正傳授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孩子們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同時還可以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具體的運動項目對孩子來說并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邁開腿,讓身體和大腦活躍起來,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運動也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宣泄渠道,放松身心,讓孩子的大腦遠離生活的壓力,有助于改善情緒,緩解緊張。
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過分攀比
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有其年齡段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一致性,父母和老師不要總拿孩子之間硬性地比較,而要鼓勵孩子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人。
經常給予孩子表揚與肯定
在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家長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給予孩子不同形式的表揚與肯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有父母的支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允許孩子犯錯
老師和家長要允許孩子犯每個年齡段普遍犯的錯誤,這是心理醫生在臨床中慢慢總結出來的,犯這種錯誤的結果往往是好的。
孩子沒有經歷過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經歷了才能學會管理和釋放情緒。
特別提醒:
以下情況需要尋求幫助
· 孩子行為明顯不同于其他同齡孩子
· 不社交,沒有朋友
· 有親情喪失、校園霸凌等創傷經歷
· 家長對于親子關系感到有壓力,需要支持和幫助
來源:轉自中國教育報微信號,綜合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新華社、健康中國、中國教育報等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