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人工智能通識課設置了 “基礎理論”“綜合素養”“前沿拓展”“實踐實訓”四個專題模塊。各高校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相關專題模塊。
今年9月起,北京所有市屬公辦本科高校的大一新生將迎來一門全新的課程:人工智能通識課。7月2日,北京市屬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工作部署會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深化高校專業課程改革提高大學生人工智能素養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意見》提出北京高校應搶占人工智能教育先機,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提高大學生人工智能整體素養,建強人工智能領域專業,以輔修專業、微專業、雙學位等形式鼓勵學生開展人工智能跨學科專業學習,培養社會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
人工智能通識課分為四大模塊,各校可自助“選餐”
人工智能通識課都包括哪些課程?在課程開發中有哪些考量?
參與課程開發的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艾新波表示,在開發課程的過程中,首先明確課程定位,是要通過課程引導學生形成對人工智能的正確認識,提升人工智能基本素養,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并不是要額外新增一門課。
艾新波坦言,人工智能屬于專業課程,課程體系龐雜,內容多、范圍廣,沒有線性代數等基礎,大一新生學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零基礎大一新生對AI通識教學的要求也更高。”同時,艾新波提到,在課程開發中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將最前沿的技術發展與教學實踐相融合。此外,考慮到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我國與國外的現實差距問題,也對課程思政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為了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人工智能通識課設置了“基礎理論”“綜合素養”“前沿拓展”“實踐實訓”四個專題模塊。各高校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相關專題模塊。
不同專題模塊的課程側重點不同。其中,“基礎理論”專題模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維和主流研究方向,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所處的智能時代。“基礎理論專題模塊偏通識,幫助學生建立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艾新波解釋,這一模塊的課程屬于“必選”,所有學生都要學習。
“綜合素養”專題模塊培養學生的人工智能基本思維,熟悉應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框架,幫助學生掌握人工智能應用實踐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適應人工智能場景、掌握人工智能基礎工具的能力。“綜合素養專題模塊課程偏向理工類課程,尤其是針對研究開發智能類軟硬件系統專業學生開設。”艾新波解釋,這一模塊課程適合偏理工類專業學生選擇。
“前沿拓展”專題模塊發揮北京高校學科專業多樣性、綜合性的優勢,以人工智能與學科交叉融合為切入點開展教學,形成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生物信息、交通運輸、社會治理、環境保護、法律服務、媒體娛樂、國防安全等多領域最前沿應用的案例課程庫,培養學生面對未來智能化時代解決多學科領域復雜問題的創新能力。“前沿拓展類課程是將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拓展至不同的專業領域,各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選擇,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選修相關課程。”艾新波說道。
“實踐實訓”專題模塊則可以幫助學生從理論進入實踐,提升學生們的人工智能素養和實踐能力。該模塊課程可由高校結合自身學科特色,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創新項目、學科競賽、實驗實訓、到企業參觀等方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通過親身體驗人工智能的應用,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和發展方向,為學生未來創新奠定基礎。
現場展示人工智能通識課“樣本”
在工作部署會現場,市教委對人工智能通識課“樣本”進行了展示。記者看到,“樣本”課由一位數字人進行講述,其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史。據悉,人工智能通識課還在進一步打磨中,今年9月將正式與學生見面。
記者了解到,人工智能通識課在開設時突出“AI賦能,深度融合”,打造AI教師和AI助手,通過大模型賦能的智能教學平臺等“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科技研發和場景應用。
在師資方面,突出“名師領銜,系統設計”,邀請院士、名師、行業專家組成高水平咨詢專家組和課程建設組,確保教學體系科學完整,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設課程并做好答疑輔導、考試審核,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生動力。
記者注意到,《意見》還規劃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發展前景,北京將支持高校以經濟社會需要、學校優勢特色、利于學生成才為原則,重點建設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專業。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專業探索推進本科生導師制,支持有一定基礎和潛力的本科生進課題、進實驗室、進團隊,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和基礎科研能力。
此外,《意見》提到,積極推進具有人工智能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支持已經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高校,以輔修專業、微專業形式,面向其他專業學生模塊化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支持學生開展人工智能跨學科學習。支持具備條件的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特色,積極開設人工智能+其他專業的雙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和聯合學士學位項目,鼓勵跨校交流合作,開展多種類型的人工智能人才聯合培養。
對于此次人工智能專業課程改革,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提到,人工智能教育對于提升國家競爭力、改善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是北京構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途徑。
為確保人工智能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各校要強化教學保障,確保教學質量,通過政策引導、資源配置、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評價體系等多方面措施,全面提升人工智能通識課的教學效果。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