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東城區又有8個街道辦事處掛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師工作室分中心,至此,該區已實現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所有街道全覆蓋。
一個有效的家庭會議該如何設計與實施?一堂別開生面的心理健康課程如何幫學生解開心結?學校老師如何幫助家長一起解決孩子的手機使用管理難題?……在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上,北京又有新動作。6月18日,北京市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北京一師附小舉行,記者從推進會上了解到,首都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中心正式成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邊玉芳等35人成為了首批協同育人指導專家。
據悉,北京市東城區已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網絡,2023年該區在9個街道辦事處成立東城區教育系統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師工作室分中心,為家長提供“家門口的家教指導服務”。當天,東城區又有8個街道辦事處掛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師工作室分中心,至此,該區已實現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所有街道全覆蓋。
一線教師現場演繹家校如何組織一場家庭會議
“孩子即將步入十一中學,但她在六年級之后不太跟家長交流了。最近更是經常把自己關在屋里。家長就想和孩子溝通,但是經常是孩子聽到一半就開始走神或者回屋,一言不發。” 在會前的觀摩環節,來自東城區多所學校的教師現場為大家進行了展示。其中,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心理教師王子堯以自己曾接到的一位學生家長的求助電話展開了分享。
王子堯表示,家庭環境下沒有大量的教育資源可以供家長使用,一旦遇到孩子突然發生變化,家長很容易束手無策,“所以需要一種模式來幫助家長穩定家庭關系,搭建起心理溝通的平臺。” 王子堯向家長推薦了家庭會議的教育模式,并進行了持續的跟蹤,最后發現“一家人持續開展各種主題的家庭會議,包括時間管理、學習方法的提升、課堂專注等等。幾年間,這個女孩在家庭、學校、自己的共同努力之下,學習專注度與學習方法都有了改善,成績好了、親子關系也好了。”
家庭會議到底該怎么開、討論哪些內容?當天,該校初一學生閆同學全家和閆同學指導老師一起召開家庭會議的過程也進行了現場展示。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場家庭會議分為致謝、頭腦風暴與提出異議、找到解決辦法及制定公約四部分。閆同學和爸爸媽媽一起對這段時間的生活、學習情況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期中考試數學因馬虎失分的問題和時間管理問題。隨后,家庭成員間進行了探討,并逐漸形成解決方案。
在王子堯看來,家庭會議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順暢地溝通,“家庭會議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可以助力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懂得相互尊重、冷靜處事,關心他人、相互合作,幫助孩子在有效的被動氛圍下承擔起責任,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即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也可以讓孩子學會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同時,家庭會議還可以有效避免家庭成員之間的針鋒相對,傾聽孩子的真實需求;并拓展新渠道,凝聚家校共鳴。
在當天的展示環節中,來自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的班主任教師張曉玉還分享了作為教師如何指導家長管理好孩子的手機問題。在他看來,手機問題背后折射的是家庭教育問題,“比如,家長教育方法失當,簡單粗暴沒有規則;或者是家長無法做到言傳身教,自己也在玩手機等等。再或者是,家長比較忙,無暇陪伴;孩子遇到了挫折,逃避現實等等。”
在張曉玉看來,對于教師而言,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并不難,但是在給予家長合理的解決方案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降低方案的執行難度,讓家長和孩子能更好地堅持下去。“我們要幫助家長首先建立一個核心認知,手機使用管理的目標是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機、不沉迷,而不是控制孩子玩手機。”張曉玉提到,在此前提下,家長和學生可以一起制定手機的使用規則,共同遵守規則,統一堅持下去。
首都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中心正式揭牌
推進會現場,此前已獲批復依托北京開放大學成立的“首都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中心”正式揭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王攀為首都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中心授牌,北京開放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趙軍作為代表接牌。
北京開放大學黨委委員、校長許曉革表示,北開將著力從專項資金支持、專班力量投入、辦公條件優化、運行機制保障等方面優先重點支持中心建設工作,為健全首都家校社育人新機制、新格局貢獻“北開”力量。
未來,首都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中心將積極吸納、推介首都優質資源,提升家校社協同育人質量,探索彰顯首都特色、首善標準的家校社協同育人品牌模式,形成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新質生產力。
“前期我們也開發了一些家庭教育資源,未來也會通過‘京學’視頻號把這些資源提供給更多家長,比如覆蓋從幼兒園到中學不同學段,96講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課程。”北京開放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趙軍透露,未來學校還將進一步健全家庭教育指導培訓能力,并不斷統籌家庭教育資源,其中,針對家庭教育指導師隊伍建設,“未來我們計劃建設一支市級層面的家庭教育指導師隊伍,第一批100名。”
指導中心的“智囊團”也正式成立。當天,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邊玉芳、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洪明、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邢淑芬、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馬景林、北京市八一學校校長沈軍、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校長洪偉等35人受聘擔任首批家校社協同育人指導專家,他們中有些來自首都高校研究機構,有些是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以及社會力量專業人士。
“后期我們將持續增加‘智囊團’的力量,通過市級層面的專家團隊建設,深入到學校、社區,還可以開展提升家庭指導能力的相關活動,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培養效果。”趙軍說道。
當日,東城區、海淀區、朝陽區作為首批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依次做主題交流發言。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