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6月14日記者獲悉,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
《實施辦法》提出,從2024年起,國家在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本科4年,教育碩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條件的公費師范生免試攻讀本校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再履約任教。
據悉,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6所部屬師范大學累計招收公費師范生15萬人
2007年起,國務院依托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2018年《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將“師范生免費教育”改稱“師范生公費教育”,并調整了履約任教期限。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入學前簽訂協議,在學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免學費、住宿費,享受生活費補助),畢業后需履約任教不少于6年。
據教育部,截至2023年,6所部屬師范大學累計招收公費師范生15萬人,畢業生履約任教率超過90%,其中約90%在中西部任教,為基礎教育一線補充了一大批優質師資,在吸引優秀人才從教、推動教育均衡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包括中西部地區的中學將碩士研究生作為教師招聘學歷要求,但同時,我國中小學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占比與國際水平仍有差距,且中西部與東部差距明顯。
為落實中央指示精神,優化師范生公費教育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從教,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在充分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實施辦法》,經報國務院批準,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施行。
實行提前批次錄取,優化優質師資在省域內的配置
《實施辦法》分為總則、選拔錄取、分段培養、履約任教、激勵措施、條件保障、附則等七個部分,共28條,對部屬師范大學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做了系統全面規定。
《實施辦法》提出,從2024年起,國家在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實施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本科4年,教育碩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條件的公費師范生免試攻讀本校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再履約任教。
部屬師范大學招收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實行提前批次錄取,重點為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區域培養研究生層次中小學教師,進一步優化優質師資在省域內的配置。
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在研究生一年級課程學習結束后,根據本科以來的綜合考核結果排序,按排序在錄取當年公布的生源所在省份履約任教地(市、州、盟)范圍內進行選擇,畢業后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
《實施辦法》要求,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招生培養要與教師崗位需求有效銜接,各地要統籌規劃,通過雙向選擇等方式切實為每位畢業的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落實任教學校和崗位。部屬師范大學要建立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職后專業發展跟蹤服務機制,持續給予支持。各地要制訂五年一周期的專業發展支持方案,有計劃地培養公費師范生成長為基礎教育領軍人才、中小學校領導人員,推動地方基礎教育改革發展。
《實施辦法》還明確了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進入與退出、培養與激勵、履約任教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以及政策保障相關規定和過渡期政策。
以本研銜接整體提升培養層次為重點
從“師范生公費教育”到“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在哪些政策方面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對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解答稱,《實施辦法》以本研銜接整體提升培養層次為重點,以定向地(市、州、盟)深入推進省域內教育均衡發展為關鍵,以不同階段的學習激勵為杠桿,以強化履約任教要求為保障,示范引領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強化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補充。
具體而言,一是提升培養層次。在原有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免試攻讀非全日制教育碩士的基礎上,支持公費師范生免試攻讀全日制教育碩士后再履約任教。
二是優化師資配置。在原有政策重點為中西部培養輸送教師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畢業生到中西部省會城市之外的地(市、州、盟)及以下行政區域任教,推進省域內優質師資均衡。
三是強化履約要求。除重大疾病等特殊情況外,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畢業后需履約任教不少于6年,履約任教情況與信用記錄掛鉤。
四是創新激勵機制。符合條件的公費師范生才能實現本研轉段。研究生一年級課程學習結束后,根據本科以來的綜合考核結果排序,按序選定履約任教地(市、州、盟)。通過綜合表現優秀者優先選擇的機制,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