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帶來了重新定義智慧教育的機會。
通過學習機嘗試九章大模型的解題和答疑功能,手動體驗設計感和趣味感十足的自然科學禮盒、航天教具,智能教輔收獲家長觀眾們的廣泛關注……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83屆中國教育裝備展上,好未來(學而思)智慧教育攜九章大模型、數字教學解決方案、課后服務課程、學而思智能教輔等好未來、學而思旗下最新成果亮相,展位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和行業人士圍觀體驗。
“AI帶來了重新定義智慧教育的機會,大模型技術使得大規模的因材施教真正有了實現的可能。”好未來集團CTO田密指出。好未來希望依托技術通過大模型、AIGC等前沿AI技術與教學教研的深度結合,旨在打造教研、資源、技術三位一體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推動教育數學化轉型,為企業開放技術能力,共同促進智慧教育產業的發展。
Remaining Time 3:27
跟新京報記者一起逛中國教育裝備展。
最新教育“黑科技”成果亮相吸引圍觀
“如果學生有哪道題不明白,可以用手指一指……”工作人員把“智慧眼”放置到學而思學習機頂部,只見體驗者在題目上輕輕一指,智慧眼隨即啟動拍照模式,大模型瞬間被激活,“大模型首先理解了這道題,然后開始作答,并能給出解題思路,分步驟給學生講明白。”
本次展會,好未來智慧教育重點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特別是“九章大模型(MathGPT)"。2023年5月,學而思開始進行自研大模型的研發,本次展會展示了基于九章大模型的自主學習、AI答疑、中英文作文智能批改等技術,讓人眼前一亮。
同時,好未來智慧教育在本次裝備展上展示了一套完整的數字教學解決方案,覆蓋備課、考試、作業、AI自主學習等多個教學場景,可以滿足學校、老師和學生的數字化教學/學習需求。
數字教學解決方案可以在哪些方面優化教學和學習過程?好未來智慧教育解決方案負責人叢龍飛介紹稱,智慧作業系統提供“內容+工具+服務”的作業綜合解決方案,支持學校開展統一作業、分層作業以及“千人千面”的個性化作業。
“該方案不改變學生、教師紙筆書寫、批改的習慣,學情數據無感知采集,系統后臺通過AI技術自動批改,真正實現學校師生的減負增效,精準教學。”叢龍飛說道。
據悉,數字教學解決方案中的智慧備課功能為學校和老師提供“備課+上課”場景助力方案,基于好未來20年教學教研沉淀和產品研發積累,老師們可在平臺上完成查題、組卷,制作講義、互動課件,錄制剪輯小視頻、播放課件,助力老師快速、高效地備好每一堂課。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AI+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將擴大優質教育的覆蓋面,讓更多的學生共享優質教育。同時,“科技創新”已逐漸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驅動力。
好未來智慧教育在第83屆中國教育裝備展上亮相。受訪者供圖
展現“人工智能+教育”領域最新成果
“就好像芯片之于手機一樣,九章大模型就是學而思學習機的AI芯片。學而思的優質內容加上九章大模型,好內容+好AI,打造下一代學習機。”好未來集團CTO田密曾在公開場合說道。
目前,學而思自研內容體系、全場景精準學、依托自研大模型的多項AI能力,均呈現在學而思學習機上。
九章大模型(MathGPT)是學而思自主研發的,面向全球數學愛好者和科研機構,以解題和講題算法為核心的大模型。除了數學外,同時也具備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多學科的解題講題能力。目前除了數學題解答外,九章大模型的AI智能作文批改也已經落地在學習機上。學而思自研了AI作文批改“五步法”,首先進行字詞分析、段落精批,還能進行全文點評,隨后給出結構建議,還能“一鍵潤色”。
大模型技術的應用為學習機帶來哪些變化?叢龍飛指出,在應用九章大模型之前,學習機以內置資源為主,學生可以學,但是無法進行提問;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進行拍照搜題,能否解答這道題取決于題庫里是否有這道題目,然而任何公司的題庫都不可能做到無窮無盡。大模型技術應用后,它本身具備解題能力,即便沒有現成的答案,大模型可以自己去解答,這完全是技術上的升級;對于學生來說,既可以學又可以問,學習行為能夠形成閉環。
隨著大模型技術在數學應用領域的不斷深入,其應用場景已經拓展至數學問題解決、數據分析、學術研究及學習輔導等多個層面。叢龍飛透露,隨著九章大模型在物理、生物、英語、語文等學科能力上的提升,會在教育場景帶來更多革新性的體驗。
據悉,九章大模型已于2023年11月完成相關備案并通過審核,是首批通過備案的教育大模型。
好未來智慧教育展位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和行業人士圍觀體驗。受訪者供圖
用AI科技能力推動教育數學化轉型
這些應用成果彰顯了學而思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實力。
除九章大模型外,智慧教育中,好未來研發的智慧作業綜合解決方案也是重要部分。智慧作業,指的是通過“內容+工具+服務”作業綜合解決方案,支持學校借用數字工具開展統一作業、分層作業以及“千人千面”的個性化作業,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最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據悉,好未來智慧作業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知識圖譜等技術,相較于同類技術應用,實現了三大技術創新:一是借助知識圖譜,實現更符合教育規律的智能推薦個性化作業;二是軟硬件結合,在不改變已有的紙質書寫、批改習慣下,實現自動作業批改;三是實現了OCR識別自動批改功能,做到客觀題自動批改,且準確率>98%。
在作業批改上,好未來實現了兩種形式——點陣筆手動批改和掃描自動批改。兩種方式均實現每位學生知識點掌握數據可視化分析。老師可以通過平臺生成數據可視化的學情報告,只需要簡單的分析就可以進行針對性備課,在班級共性薄弱點進行重點精準突破。
2022年8月,好未來在19周年司慶上總結了接下來的戰略方向: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助力家庭的學習與成長,助力行業的“數智化”轉型;通過科技創新,研發智能學習硬件和軟件。科教和科創成為關鍵詞。
好未來從創立之初起,一直高度重視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投入。好未來在2017年成立“AI lab(AI實驗室)”;2019年,科技部批準依托好未來建設“智慧教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隨后,該平臺正式陸續上線AI云課堂,對外開放包括AI基礎設施平臺、AI能力、數據集、教育科技解決方案在內的各類教育科技資源。
在智慧教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支持和賦能下,近年來,好未來獲得各類頂級學術會議比賽冠軍17項,亞軍6項;發表國際期刊和會議高水平學術論文70篇,包含光學字符識別、圖像、自然語言處理、語音以及多模態等多領域的學術研究,在計算機視覺頂會以及自然語言頂會中均有多篇論文發表;授權專利200余項,軟件著作權80余項。
好未來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行業領軍企業、研究機構的引領示范作用,以教育行業重大需求為牽引,這些技術通過大模型、AIGC等前沿AI技術與教學教研的深度結合,打造教研、資源、技術三位一體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推動教育數學化轉型,為企業開放技術能力,共同促進智慧教育產業的發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