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計劃實施將設置過渡期,逐步實現均衡。
在9月8日召開的豐臺區教育領域黨建工作推進會暨2023年教育工作會上,豐臺區委宣傳部部長韓新星透露,將在對全區教育資源進行全面調研、梳理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學區制等教育布局調整改革。以26個街鎮行政區劃為基礎,統籌建立13個學區。
實施將設過渡期,原則上各小學服務范圍保持不變
據悉,豐臺區將圍繞“每個街鎮都有優質學校”的總體目標,解決目前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將教育融入區域發展格局,以26個街鎮行政區劃為基礎,結合轄區當前及未來教育資源情況和原有招生入學片區,統籌建立13個學區。以學區建設為引領,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豐臺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
根據《豐臺區推進學區制改革工作方案》,學區劃分由東到西分別為:東南和學區(東高地、南苑、和義),成石學區(成壽寺、石榴莊),方東學區(方莊、東鐵匠營),西大學區(西羅園、大紅門),右馬學區(右安門、馬家堡),新玉學區(新村、玉泉營),看花學區(看丹、花鄉),豐臺學區(豐臺),雙橋學區(太平橋、六里橋),宛五學區(宛平、五里店),青盧學區(青塔、盧溝橋),長北學區(長辛店、北宮),云佐學區(云崗、王佐)。
《方案》明確,學區確定后,原則上各小學服務范圍保持不變,適當調整中學招生范圍,同時通過臨近學區優質學校招生名額調配投入、集團化辦學等方式,確保每個學區內都有名校或名校教育集團成員校,保障每個學區的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夠公平地擁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利。
韓新星表示,將在每個學區成立學區委員會,下設學區工作辦公室,通過定期召開會議、領導調研指導、專項問題協調等方式,對學區內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穩定等重大事項,以及黨建協作、督政督學等工作進行統籌研究和推動落實。“構建學區范圍內街鎮、中小學和社會單位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擴大資源連接,解決實際問題,優化中小學辦學環境,形成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豐臺區教委主任楊曉輝指出,與現行的“片區”不同,學區是以街道的行政區劃邊界來劃分,這種機制便于教育系統與外部社會資源更好地進行匹配,便于街鎮統籌協調地區內的各類資源來支持學校。該計劃實施將設置過渡期,逐步實現均衡。
豐臺對全區70余所學校進行調整,擴大優質資源供給
豐臺區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路徑和舉措進一步明確,統籌各類資源支持教育改革發展的制度機制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記者了解到,豐臺區出臺了《基礎教育“強基工程”實施方案》和《爭創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工作方案》,提出用6—9年時間,全面優化區域教育布局,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干部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成首都教育強區。
楊曉輝表示,豐臺區落實頂層設計要求,對全區教育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按照“每個街鎮都有優質學校”目標,以學區制建設為引領,完善區域教育布局,完成錢學森中學和航天中學等一批學校整合工作,實現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等學校投入使用,加快推進北京第五實驗學校科技園校區建設、豐臺五小本部校區擴容等項目。
此外,通過整合合并、聯合辦學、集團化辦學、實施級部制管理、更名、新設立法人單位等多種方式對全區70余所學校進行了調整,著力解決目前部分學校規模較小、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通過整合增強現有教育資源的規模化使用效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能力。
楊曉輝表示,下一步,區教育兩委將落實學區制改革要求,充分發揮教育發展理事會作用,建立健全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機制,努力構建統籌社會資源支持教育發展的有效模式,形成教育發展區域合力。
《豐臺區推進學區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確,將加大基本建設經費投入力度,加快推進規劃學校建設,補齊學區資源短板,盡快形成優質學位供給。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保障學區制管理改革任務實施及學區日常工作開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