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如何科學地應用AI技術,為教師賦能。”
2022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于12月5日至6日舉行。在“教學、學習和評估中應用人工智能的創新及最佳實踐”平行論壇中,國內外多位專家分享了各自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方面的創新探索案例,并表達了對技術帶來的未來挑戰的思考。
AI技術應用于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
關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董事會副主席董樂分享了技術賦能美育舞蹈和硬筆書法等素質教育領域中的探索。
“在AI舞蹈評測分析中,利用了舞蹈美學評價標準等綜合體系對學生的創編作品進行評價反饋,客觀量化學習的效果,讓學習效果、評價過程公開透明。在AI硬筆課堂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從64個維度、39種筆畫對學生的漢字技術一對一指導,從而實現了精準化教學,避免了學生的無效練習。”董樂解釋稱。
中國華為公共服務數字化首席專家郭慧鵬介紹,華為通過昇騰AI軟硬件平臺,賦能伙伴共同構建面向教育業務的平臺。“比如說針對職業教育,伙伴可以基于我們的平臺去構建教學活動管理、綜合實訓管理、實驗管理等等。在此基礎之上,我們還提供相應的專業師資培養,也包括課程體系設計等,能夠更好地在職業教育中把培養的架構、資源、環境快速構建起來。”
“我們在AI領域還處于早期探索階段。”世界銀行開放學習負責人Jagannathan在發言中稱,“我們會讓AI為不同的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課程和內容。它可以幫助找到學生有哪些地方存在缺陷,哪些地方需要強化。它是為不同學生量身打造的,人是一切的中心。”
技術帶來的公平性與隱私保護問題受關注
談及未來面臨的挑戰,世界銀行開放學習負責人Jagannathan表達了兩點擔憂。一是在不平等性方面,因為有些國家和地區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和資源;另外,這些技術工具如何保護用戶隱私也值得關注。
同時Jagannathan認為,AI可以解決非常切實的教育問題,“希望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如何科學地應用AI技術,為教師賦能。”
“在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非常嚴重的人才儲備不足的挑戰。”會上,董樂講述了在中國培訓人工智能人才方面所遇到的挑戰。“我想這應該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挑戰,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相似的局面。”
“如果我們希望讓AI在未來起到積極的作用,就需要讓整個系統更加有可評估性。”董樂表示,相信AI會給教育帶來極大的變化,它會建立一些新的教育和學習模式以及改變評估模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