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拿出一章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要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
導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拿出一章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要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回顧過去十年,江蘇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涌現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和優秀人才,一起來看我省如何“蘇”寫科教興國之路——
東南大學:
推進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產教融合
一、以“導師組”和“項目鏈”為特色,構建校企共贏的長效合作機制。
整合優勢資源,為本科生配備由一流學者擔任學術導師、一線青年教師擔任實踐導師、企業專家擔任創業導師的“導師組”。以“調研→開發→雙創”三類項目為主體,構建課程項目、本科生研究計劃項目、團隊畢業設計的“項目鏈”。通過企業合作課題研究、優秀人才輸送等,實現校企合作共贏。
(邀請企業專家開展講座)
二、以國家需求和產業前沿技術為出發點,更新專業發展規劃。
匯聚國際一流專家、學校頂尖師資及企業頂尖專家,在傳統學術交流基礎上,增加“微·電沙龍”“鴻鵠大講堂”“江蘇省集成電路學會論壇”等特色活動,定期研討本領域國家需求和產業前沿發展趨勢,更新相關課程的講授和實踐內容,按年度調整專業發展規劃。
三、與行業龍頭企業深度戰略合作,構建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模式。
打破“唯分數、唯名校、唯名企”的三唯思想,依托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一流學科平臺,組建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華為班”,借助東南大學一流教學資源及華為產業背景,培養“精專業、強創新、重實踐”的行業領軍人才。貫通本碩博三層次,逐層遞進,實現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重點強化實踐創新。
(組織學生赴企業參觀交流)
南京農業大學:
科教融匯培養拔尖人才
實行“菁英計劃”,推進科教協同育人。學校與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成立“生物科學與技術菁英班”、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資源環境科學菁英班”,全力推進“菁英計劃”,本科期間體驗完整科研流程,激發學生科研興趣。
(未來生物學家計劃——菁英班上海中科院實習)
貫通本碩博培養,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成立金善寶書院,制定《南京農業大學金善寶書院人才培養實施細則(試行)》,推行小班化教學與跨學科學習、實行全員導師制。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推動全校本、碩、博課程體系貫通,構建本研課程互選互認的機制和平臺,推動本研教育融合。成立“農業與生命科學博士生創新中心”,開展博士生創新技能培訓,增強博士生學術創新能力。多維度多途徑搭建平臺,加強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提升。
加強科研院所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動適應中國新農科建設需要,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依托國家“農高區”和“農創園”建設,聯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為適應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需要,大力推進農業教育機構與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與協同創新,在中國新農科建設、科技和人才支撐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中探索江蘇方案、貢獻江蘇智慧、形成江蘇模式。
(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南京工業大學:
配合多方優勢,緊密對接社會需求
南京工業大學“2011膜產業學院”是首批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也是江蘇省重點產業學院。2011膜產業學院依托學校學科優勢,面向高性能膜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支撐,以化工學院和2011學院為校內人才培養平臺,協同校外合作單位,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社會需求,著力為膜全產業鏈發展提供科技與人才支持。
(融合政府優質資源,新建江蘇省未來膜技術創新中心)
產業學院面向產業發展需求,實施“筑夢化工 育英強夢”計劃,為每位學生配備校內專業導師和校外企業導師,構建科教融通、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培養體系,引導學生將課程學習、科學研究、實習實訓及創新創業有機結合,培養學、研、用、創能力。面向“膜全產業鏈”的崗位需求,量身定制“課程鏈”,構建服務于膜“產業鏈”的全領域“人才鏈”個性化分類培養機制。
(“筑夢化工育英強夢”計劃)
產業學院通過融合多方優勢,對接課程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引導科研成果孵化落地;通過構建從“優質課程-優勢專業-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產教融合-創業型大學”的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全鏈條新路徑;通過實施雙方人員互聘,推行科研創新項目牽引,科研平臺資源共享、項目聯合攻關、技術成果孵化、創業培訓服務等多元合作方式,助力合作各方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常熟理工學院:
產業學院推動全方位產教融合
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一、建設產教融合課程教材
2018年,學校以牽頭“全國部分理工類地方本科院校聯盟(G12聯盟)”為平臺,組織發起《全國部分理工類地方本科院校聯盟關于推進應用型課程教材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強產教融合課程建設和示范推廣。
二、持續提升專業建設內涵
學校成功探索了以專業認證和產業學院為抓手的雙輪驅動專業建設新模式。累計有14個專業通過國際商科認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師范專業二級認證。獲批24個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和1個省級國際化人才培養品牌專業,入選2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產業教授為醫藥生物技術學院學生講課)
三、釋放校企人力資源效能
學校積極探索人才聘用及交流發展創新機制,通過產業教授、特聘教授、課程教師等多種渠道,持續提升教師應用型教育教學能力。
四、培育優秀雙創教育成果
學校持續完善雙創教育體系,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整體提升。
(企業教師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學生講課)
五、賦能蘇州產業創新發展
學校圍繞蘇州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向行業企業派駐博士小分隊近百個,與地方共建技術轉移分中心7個,服務企事業單位超過1300家。學校歷時十三年,建成了與蘇南產業布局高度吻合的10個現代產業學院,獲批1個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3個省級重點產業學院。
來源: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常熟理工學院
編輯:黃心、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