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京繡長卷系列作品《江山千里繡》在北京市工藝美術博物館首次亮相。
長3.4米、寬56厘米,歷時8個月,運用纏枝紋、海水紋、祥云紋、如意紋……10月28日,北京市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京繡長卷系列作品《江山千里繡》在北京市工藝美術博物館首次亮相,師生用手中的一針一線,獻禮黨的二十大。
京繡工坊同學現場為《江山千里繡》收針。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歷時8個月,累計工作33000多小時
在作品發布暨捐贈儀式上,北京市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京繡工坊全體同學現場完成了《江山千里繡》的“收針之筆”。從山西懸空寺、甘肅莫高窟到江西井岡山、浙江紅船,從桂林山水、泰山到天津港、港珠澳大橋,從貴州“中國天眼”到內蒙古“風力發電”,師生們以長卷為書、以針線為筆,描繪了一幅新時代的“千里江山圖”。
北京市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京繡工坊掌門人何洪杰介紹,《江山千里繡》系列作品由豐職非遺專業“京繡工坊”師生歷時8個月運用京繡技藝繡制而成,從項目討論、紋樣設計、繪制圖紙,到前期扎稿磨稿,再到后期刺繡制作……累計工作33000個多小時,作品終于面世。
據悉,作品包含一副長卷和34個禮盒。整個作品以青綠色為主色調,長卷長3.4米、寬56厘米,34個禮盒運用圓形構圖,選擇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代表性建筑或標志和各地省花,運用纏枝紋、海水紋、祥云紋、如意紋四種中國傳統紋樣,每個禮盒包含絲巾、化妝鏡、手包、領帶四種文創產品。
豐臺區職業與成人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趙愛芹表示,師生們在京繡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李鳳茹的指導下,設計創作京繡作品《江山千里繡》獻禮黨的二十大。“繡”不僅代表京繡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更代表祖國江山“秀”麗,“長卷”不僅體現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56個民族團結一心,黨的事業長盛不衰,更寓意著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江山千里繡》作品細節(局部)。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館校雙方合作搭建教學實踐基地與科研平臺
據悉,《江山千里繡》作品正式面世后,學校將該作品捐贈給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發布會上,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館長楊燕波表示,作品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京繡技藝,有機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寓意深刻,具有較高的創意價值和珍藏價值。
活動現場,館校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互為平臺與基地,為培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搭建教學實踐基地和科研平臺,探索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與交流的館校合作模式,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據了解,《江山千里繡》是“京繡工坊”繼“六合同春”冬奧文創產品之后的又一京繡新品。多年來,北京市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學校教育對接,產教融合建立京繡工坊、景泰藍工坊等“五工坊”,打造了市級大師工作室“王家飛大師工作室”等,培養懂非遺、會設計、能制作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學校將《江山千里繡》作品捐贈給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