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江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內涵、重點及實現路徑研究》前瞻性教改重大項目啟動會在南京市建鄴區召開。來自省內外的22名項目顧問專家、首批11個項目實驗區項目負責人、17所項目實驗學校代表...
8月29日,《江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內涵、重點及實現路徑研究》前瞻性教改重大項目啟動會在南京市建鄴區召開。來自省內外的22名項目顧問專家、首批11個項目實驗區項目負責人、17所項目實驗學校代表、南師大2個學院的合作團隊,以及省教育廳、省電教館、省教科院相關研究所共計116人參加了啟動會。
六大研究板塊,12個子項目
為全國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提供江蘇樣本
據悉,今年4月,江蘇省教育廳發文明確由省教科院牽頭實施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改重大實驗項目——《江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內涵、重點及實現路徑研究》。啟動會上,省教科院院長、黨委書記陸岳新主持活動并進行項目實施方案報告。項目實施方案中介紹,該項目主要劃分為六大研究板塊,并將研究任務分解細化成12個子項目。從資源配置、心理健康、課程資源、教學改革、評價探索、教師成長、未來學校等不同層面開展重大實踐難題攻關研究。子項目中包含《大數據背景下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省級統籌機制研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行動計劃》《增值性教育評價模式的區域性構建研究》《數字化時代未來學校發展新樣態研究》等12個專題。
會上,南師大教育領導與管理研究所團隊代表作題為《江蘇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調研與評價標準體系子項目研究報告》;南師大心理學院團隊代表作題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提升子項目研究報告》。國家督學、原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南京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呂林海,上海市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顧春明,省教育學會會長朱衛國、名譽會長楊九俊等專家蒞會進行現場指導。
教育部原副部長、江蘇省原副省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項目總顧問王湛到會指導,他強調,由省教科院牽頭實施的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改重大項目在內涵上要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指導思想,要高強度建立新時期教育質量觀;在工作上要突出基層學校和縣區域場的實踐探索,要強化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南師大等高校的引領效應;在文本完善上要聚焦中國特色、江蘇特點,要定點突破江蘇問題、形成江蘇方案。
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在會上指出,希望省教科院集成專家學者、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機構、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相關實驗學校等各類資源,用三年時間,加強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努力優化基礎教育生態、奮力爭取豐碩項目成果。她強調,《江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內涵、重點及實現路徑研究》是江蘇省前瞻性教改重大項目的一號工程,省教育廳將率領教科院舉全省之力,推進項目進程,深化項目內涵,展現項目張力,重塑江蘇基礎教育生態環境、行走方式和話語體系,為全國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提供江蘇樣本。
此外,會上宣布聘請教育部原副部長、江蘇省原副省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王湛,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華東師范大學學部主任、原中國教科院院長袁振國,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組組長崔允漷,中國教科院副院長陳如平6人為項目專家顧問,并為到場的10位特聘專家頒發證書,舉行向實驗區和實驗校授牌儀式。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和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還簽訂了子項目委托研究協議。
4個實驗區、6所實驗校分享案例
推動江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化建設
29日下午,來自南京、無錫、徐州、常州、南通、淮安的4個實驗區、6所實驗校進行案例介紹。南京市建鄴區教師發展中心校長葉旭山以“‘以人為本 技術賦能’打造數字化時代未來學校發展新樣態”為主題進行案例分享。葉旭山介紹,建鄴區在數字化教育方面已有一定經驗積累。建鄴全區所有中小學校均通過江蘇省和南京市智慧校園評審;2021年,建鄴區被教育部立項為全國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區。在此背景下,建鄴區計劃打造智慧校園2.0,優化智慧教育學習空間;建設教育“超腦”,構建教育精準治理新體系;提升智慧教學水平,構建融合智能技術的教育教學新模式;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創新人才。打造未來學校發展新樣態,讓學生在數字化時代更具創新能力。
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張明霞介紹的案例主題是《樂學教室文化:兒童學習生態的重構》。“教室文化發生變化,兒童學習的生態才能發生變化,才能推動兒童學習方式的變革,實現學校教育育人方式的真正轉型。”張明霞校長介紹,“我們在項目中確立三大目標:打造包含‘普通教室’‘學科專用教室’‘主題學習教室’‘第N類教室’在內的“3+N”教室樣態;確立文化育人觀念,促進育人方式整體變革;深化樂學教育研究,實現完整兒童培養。以樂學教室文化創建,實現兒童學習生態的重構。”
此外,常州市教育局《常有優課——區域整體推進新時代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研究》、徐州市鼓樓區教育局《“三力”同驅,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實踐行動》、南通如皋市教育局《增值性教育評價模式的區域性構建研究》等實驗區案例,以及南京市第一中學《數理人才貫通培育課程體系建設》、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高質量背景下良師團隊建設》、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實驗小學《基礎教育家校社協同育人案例研究》、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數字化時代的學校課程建設》、淮安市實驗小學《高質量背景下教師專業學習體系建構研究》等實驗校案例均進行現場匯報。陸志平、彭鋼、繆建東、李運生、金海清、鄒正、芮火才、薛法根等專家、校長給予現場點評。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倪娟介紹,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實現,需要教育政策體系、課程教學與評價體系、教師發展體系與校內外綜合治理體系的系統重構。會上4個實驗區、6所實驗校分享的案例在教育發展體系中有著不同的維度。“比如徐州市鼓樓區教育局聚焦動力系統、學力系統、群力系統,‘三力’同驅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屬于綜合的治理維度;還有些案例是圍繞課程建設、教學建設、教育評價、教師發展建設等開展。這些案例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上已經有一定經驗,現在把它們帶到實驗區、實驗校中來,目的是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化建設。我們一方面將案例中的優質經驗進行總結提煉,擴大影響力,一方面通過教科研項目課題的引領,推動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推進江蘇省域范圍內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11個)
常州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
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
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
蘇州市高新區教育局
張家港市教育局
徐州市鼓樓區教育局
無錫市梁溪區教育局
南通如皋市教育局
鎮江市丹陽市教育局
宿遷市泗洪縣教育局
江蘇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校”(17所)
小學:
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小學
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
南京市夫子廟小學
江蘇省無錫師范附屬小學
淮安市實驗小學
鹽城市第一小學
初中:
南師附中樹人學校
蘇州市景范中學校
鎮江市外國語學校
高中:
南京市第一中學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江蘇省蘇州中學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
江蘇省泰州中學
幼兒園: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
揚州大學幼教服務中心
通訊員 孫曉光
見習記者 顧茜敏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