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教委等部門的指導下,新京報發起“職引未來——我幫畢業生找工作”特別行動,以期有效地利用媒體資源,在企業、高校及社會資源之間搭建就業服務平臺,盡最大努力為畢業生“職引未來”。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二級巡視員葛巨眾。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北京今年有多少高校畢業生?目前的就業情況如何?
葛巨眾:今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達到26.8萬人,較去年增加1.6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畢業生就業進展平穩有序。
新京報:受疫情影響,部分畢業生就業面臨困境。北京市教委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有哪些舉措?
葛巨眾:一是加強形勢研判,做好宣傳引導。我們每學期都要召開就業交流組交流研討,充分了解各高校就業工作進展、面臨的困難、好的做法,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加強就業觀擇業觀成才觀教育,將就業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引導畢業生合理規劃個人職業生涯。
二是加強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在高校建立覆蓋各年級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并遴選市級就業指導“金課”和市級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提升全市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整體水平。今年,市教委和各高校組織各類宣講會3400余場,舉辦講座、培訓、輔導等就業創業指導與咨詢活動1800余場,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合理規劃個人職業生涯。
三是繼續擴大崗位供給,開拓就業市場。市教委與各省(市、自治區)、地級市、大型企業組織、人事部門建立就業工作網絡,主動提供畢業生信息,服務用人單位選人用人。同時,我們積極發揮市級就業市場建設的引領帶動作用,主動與全國各地組織、人社及國資等部門聯系,進一步暢通北京高校畢業生到京外就業的渠道。
四是充分運用“互聯網+就業”模式,推動就業服務轉型升級。我們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市校兩級就業市場的能動作用,建立了以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常設市場、北京地區高校校園聯合雙選會、北京高校畢業生線上雙選服務平臺三位一體的高校畢業生雙選會管理服務體系。截至6月1日,市教委已經為2022屆畢業生舉辦雙選會267場,其中線上雙選會220場、線下雙選會47場。
五是抓住“關鍵少數”,對困難畢業生做好精準幫扶。我們將家庭經濟困難、學業困難、殘疾學生等作為工作重點,建立困難群體就業工作臺賬,“一生一策”提供精準指導服務,對困難群體未就業畢業生再進行5次以上崗位推薦,確保他們在合理預期下充分就業。
新京報:創業也是一些大學生的選擇。市教委在幫助大學生創業方面,有哪些舉措?目前有哪些成效?
葛巨眾:一是建體系。近來,隨著良鄉園、軟件園、理工園、沙河園的陸續啟用以及25個高校分園認定工作的完成,“一街四園多點”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正式建成。截至目前,“四園多點”孵化總面積8.5萬平方米,已累計孵化大學生創業團隊4225支,帶動就業24594人,融資超過20億元,凸顯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并涌現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二是強服務。我們為在園的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費場地(包括水、電、物業)支持;提供包括政策咨詢、工商注冊、專業培訓、導師輔導、法律服務、投融資對接、人才招聘、新四板掛牌等12類團隊迫切需要的孵化服務;推出“線上+線下”全流程、全鏈條“管家式”孵化服務,就是為創業初期的大學生“送炭”,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增強社會創新活力,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
三是可持續。近年來,我們通過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評選活動吸引8000余支大學生創業團隊報名參賽,共評選出1374支優秀團隊,并吸納入駐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開拓并培養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年,我們舉辦首屆“京彩大創”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希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創新創業成果轉化,增強創新活力,努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四是送一程。我們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為期滿離園的大學生創業團隊舉辦資源對接活動,推動團隊落地北京、服務北京;我們籌備成立“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園友會”,持續為離園大學生創業團隊搭建互動共享平臺,助力大學生創業團隊進一步發展;我們啟用了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廳,持續為離園團隊的產品及服務提供宣傳推廣的機會。
新京報:對大學生而言,實習是走向職場的重要一環。在搭建實習平臺方面,市教委有哪些成果?
葛巨眾:搭建實習平臺方面,北京首創在企業設立畢業生職場體驗基地,搭建用人單位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互動平臺,為單位選人和畢業生擇業提供機會。
去年底,我們通過遴選,在全市掛牌了40家畢業生職場體驗基地,基地充分發揮就業實習和實踐教育優勢,有效帶動和持續推動用人單位深度參與大學生就業工作,為企業選人用人和畢業生擇業就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今年上半年,我們專門組織了職場體驗基地專場人才供需交流會。接下來,在疫情形勢允許的情況下,還將組織一系列企業參觀體驗活動,帶領大學生繼續走進體驗基地。
今后,市教委還將持續開展職場體驗基地的遴選工作,進一步促進供需對接,提升大學生職場適應能力,助力大學生成功就業。
新京報:促進畢業生成功就業的一個重要工作是加強學生就業觀教育,在這方面市教委有什么好的經驗嗎?
葛巨眾:一是加強思想引導。我們認真落實習近平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精神,組織“永遠跟黨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先進典型百場系列宣講活動、“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大學生就業人物典型事跡、優秀畢業生評選等工作,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教育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建設發展緊密結合,到基層、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二是加強就業服務。在學校形成校級就業指導部門為統領,院系學生工作部門具體落實,班主任、輔導員、研究生導師、廣大教師和管理干部全員參與就業工作體系,把就業教育融入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中。
三是提升工作質量。市教委注重加強就業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就業教育、就業指導的專業化水平。通過評選市級就業指導“金課”和“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組織就業工作業務培訓班,開展就業交流組交流研討等,提升就業工作隊伍工作水平和能力。
通過有效的教育引導,幫助大學生分析就業形勢,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把個人追求與祖國的需要統一起來,在實現個人奮斗目標的同時,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陳荻雁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