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0月18日收到關注函后,12月13日晚,中公教育再次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繼10月18日收到關注函后,12月13日晚,中公教育再次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被要求說明公司2021年公務員序列人數及收入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市場占有率是否下降;在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持續大幅新增債務的原因、用途和合理性;以及學員貸款支付學費的具體模式等事項。
公司被要求說明市場占有率是否下降
中公教育公告顯示,2021年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4.45 億元,同比減少 68.79%,實現凈利潤-7.93 億元,去年同期為 15.54 億元,公司在三季報中稱參培人數減少對業績帶來不利影響。根據中公教育此前對關注函的回復,2021年前三季度公務員序列收入降低的原因包括考試時間提前,備考時間縮短部分學生棄考以及公司培訓時間縮短,產品供給減少,培訓周期較長的長線班學員出現銳減,公司業務部門估計因考試提前一個月導致省考聯考的收款金額減少25億-35億元左右。
公開資料統計,2018年至2021年省考招錄人數分別為15.13萬人、13.47萬人、16.37萬人及15.86 萬人,2021年招錄人數高于 2019 年。中公教育2021年前三季度公務員序列的參培人數及收入分別較2019年減少16%和11%,較2020年減少42%和21%。
深交所要求中公教育說明2021年針對公務員序列提供的產品數量、長線班學員的數量,以及同2019年、2020年的差異情況,并結合近三年的報名人數、考試人數的變化說明公司2021年公務員序列人數及收入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市場占有率是否下降。
另外,中公教育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在1至9月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現金 37.64 億元,在 1 至 6月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現金 42.69 億元,對應公司7至9月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凈流出現金5.05億元。
深交所要求中公教育說明銷售商品收到現金為負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實際退款的金額及人數,公司退費率是否同前期產生較大變動,還需要說明退費率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并核查說明前期預收培訓費是否存在虛增的情形。
深交所還關注到,2018 年以來中公教育短期借款增長較大,2017年末公司短期借款為1億元,2018 年末、2019 年末、2020 年末和 2021年9月底,公司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16.07億元、28.67億元、39.76億元和48.44億元。同期公司貨幣資金、定期存款及理財產品等金額合計約為47.01 億元、64.02 億元、89.19 億元和 34.20 億元。
此前,中公教育稱需要充足資金應對可能的退費。但深交所指出,公司 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貨幣資金、定期存款及理財產品等金額扣除合同負債(預收款項)后為27.81 億元、37.68億元和 39.94億元,仍大于短期借款金額。深交所要求中公教育詳細說明在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持續大幅新增債務的原因、用途和合理性。
深交所要求核查貸款模式中是否存在惡意放貸等違規經營行為
在關注函中,中公教育貸款支付學費的相關問題也被問及。
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財務費用分別為-0.03 億元、2.04 億元、4.31 億元和 3.84 億元,其中2018 年至 2020 年手續費分別為0.36 億元、0.99 億元和 2.92億元。 根據前期定期報告,手續費包括交易手續費及學員通過貸款支付學費時公司承擔的利息成本。
資料顯示,中公教育提供的培訓服務分為普通班和協議班,對于普通班,公司通常在培訓服務結束的當月確認收入,對于協議班,存在筆試或面試不通過退費的條款。
據此前媒體報道,2019年中公教育在協議班的基礎上又推出了“0元入學”“1元占座”等產品。該類產品名義上不用花錢或者只花1元就能享受培訓服務,實際上卻是培訓貸款產品“理享學”。
對此,深交所要求中公教育詳細列示2018年以來,各年度財務費用中手續費的具體明細;詳細說明學員貸款支付學費的具體模式、資金支付過程、貸款的利率情況、該模式影響公司財務費用的具體過程;詳細說明2018年以來,通過貸款方式參與公司培訓的人數、預收培訓費的金額、實際轉為收入的金額以及占總人數、總預收培訓費和總收入的比例,并說明貸款模式形成的退費率是否同公司正常退費率存在差異;貸款模式下提供貸款金融機構的詳細信息,并核查在貸款模式中是否存在惡意放貸惡意催收等違規經營行為,對公司是否存在不利影響。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