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軟科新出2019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內地58所高校進入全球500強,比2018年多了7所高校。排名前三的依舊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而排名第四到第十位的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
上海軟科新出2019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內地58所高校進入全球500強,比2018年多了7所高校。
排名前三的依舊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
而排名第四到第十位的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軟科的排名有這么幾個爭議:浙江大學是否能排名第三位?南京大學為何被排在了十名之外?同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進入前十行列,而武漢大學卻被遠遠地甩到了十名之外。
在冷絲看來,各種大學排名,信則有不信則無。
隨著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提升,形形色色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應運而生。特別是在我國政府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排名作為一種有效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工具正受到社會界、學術界的廣泛重視。
世界各國政府一般不做官方排名,政府只履行對教育基本質量進行監控并促進質量持續改進,但是各種社會團體和研究機構推出的大學排行榜層出不窮。
到目前為止,維基百科上一共列出了20多個不同組織提出的世界大學排行榜,這些排行榜主體不同、用途各異,分別從不同的評價理念出發、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得到了不同的排名結果,在國際上影響力各異。
大學排名在近十年來發展迅猛,不同的機構和組織在提出新的大學排名時也在不斷地完善大學排名的體系和方法。
但是,大學是個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就業等諸多方面的復雜系統,以排序作為結果的大學排名從出現就不停地遭到質疑。
人們對大學排名的公正性、權威性主要有三點質疑。
質疑之一,指標和權重的主觀性。
當前絕大多數大學排行榜都是首先建立一個指標體系,然后再將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加權求和得出大學的整體得分,最后根據整體得分確定最終排名。然而在這個綜合評價過程中,由于各排行榜的價值維度、關注重點、數據獲取方式等存在差異,導致指標選取和權重設定不可避免的具有主觀性,最終排名缺少必要的效度、信度和可比度。
質疑之二,排名數據的不穩定性。
大學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機構,提高質量也是一個恒久的過程,從這一視角出發,一般認為大學排名也應該是相對穩定的。但是由于單個大學排行榜是根據其選取的指標基于榜單獲取的數據對大學進行排名,這種方式會導致小部分學校的排名變化會產生異常波動。
這種不異常波動的產生有兩個原因:一是數據獲取和處理時產生的誤差,二是大學根據排名指標特意造就出的虛假的數據,這種異常不利于排名的穩定性和客觀性。
質疑之三,大學排名中的地域偏見性。
大學作為國際競爭的“代言人”和國際貿易的 “產品”給大學排名賦予了考量國家利益乃至發揮政治作用的意義。
某項排名在此種邏輯下揭示的絕不僅僅是大學間的評比結果,甚至大學本身的排名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學作為一種國家形象的“代言”應該具備的政治意義。
在這種政治意義下,不同機構產生的大學排名會從設計的評價體制和指標上對一些地區產生優待或者偏見,盡管在原始數據上看是客觀公正的,但是這種偏見是真實存在的并且隱藏在這種公正之下。
因此,冷絲還是上面說到的那句話:對于大學排名,你要抱著“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態度。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