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減負”這個引起全社會熱議的話題,不只針對學生,對于家長、教師和學校,也同樣適用。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均指出當前校園內外存在著“過度的”課...
教育減負
關于“教育減負”這個引起全社會熱議的話題,不只針對學生,對于家長、教師和學校,也同樣適用。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均指出當前校園內外存在著“過度的”課外培訓和非教學類專題活動現象,呼吁全民尊重教育本質和規律,學校應回歸到正常教學活動當中來。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昨天的兩會“部長通道”上對上述問題作了積極回應。
【帶著問題上兩會】
孩子課外培訓多、學習負擔重、家長經濟吃不消怎么辦?先聽聽一個家長和一個孩子的抱怨,再聽聽兩位人大代表作何回應 ↓↓↓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
“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只是短期做法,全社會都應守住教育的底線、維護教育應有的秩序。”
葛道凱
葛道凱說:“校外培訓機構從整體而言,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是人民群眾對多樣化教育需要的正常反映。現在要治理它,是因為有一部分教育機構違背了教育規律,超前教、超綱教,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對教育的規律造成了損害,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損害。”教育制度作為一個總體規劃,國家根據科學研究規定了教育標準,但有人卻打破了這些規律規范,現在治理的就是這一部分。
葛道凱提到,現如今教育在社會多方的影響下,基本秩序受到沖擊,出現了“劇場效應”。對此,他舉例說,去年同事的孩子上小學,同事沒有給孩子補課。40人一個班,只有2個孩子沒有學過漢語拼音,其他38個孩子都提前學了。于是,在學校里頭,老師就問,誰學過漢語拼音,38個孩子都舉手了,只有兩個孩子沒舉手。那么按照我們現在的要求,教學必須零起點。當然教課還要從零起點教,由于那么多孩子都學過了,老師授課進度就會特別快。一天一課。那么造成的結果是沒有額外培訓的孩子一入學就變成最差的了,小紅花沒有,表揚也沒有。這個孩子就變成了成績差的孩子。但是老師進度快了,是不是別的孩子就滿意呢?別的孩子也不滿意,畢竟學得多的總嫌棄老師教得太慢,學得慢的又嫌棄老師教得太快,所以40個孩子沒有一個孩子是滿意的。
葛道凱強調,教育如果是這個樣子,那就永遠不可能做好。所以解決問題的真正關鍵是全社會都必須守住底線。這個底線是根據人的認知規律、根據教育規律,確定下來的,什么時候教到什么程度、學到什么程度,這個需要全社會各方來維護。
全國人大代表、宇華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光宇: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難當了,簡直比孩子還累,輔導作業、打印習題、錄制視頻、做手工,甚至還去學校站崗、替孩子打掃衛生。教育不光要給孩子減負 也要給家長減負。”
李光宇
在李光宇看來,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等,這些才是家長最重要的“教育任務”,像監督孩子背課文、作業簽字、批改作業甚至站崗執勤打掃衛生之類的活兒,對于家長來講完全是“超綱題”。
“出這種‘超綱題’給家長,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李光宇說,首先這會讓家長疲于應付這類小事,沒有精力去干他在家庭教育里的本職工作;其次,會嚴重影響親子關系,造成“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尷尬局面,親子關系惡化了,家庭教育能好到哪兒去?第三,模糊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責權界限,加劇了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影響了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及公信力。
要想從根本上杜絕家校關系中“越俎代庖”的現象,李光宇建議,由教育主管部門出臺關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同配合的系統指導文件,明確家庭、學校雙方各自的教育任務、職責,指導家長和學校明確分工、承擔己任、默契配合,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
“要切實改進教師的非教學工作,像 防治非洲豬瘟進校園 這類活動,應該讓位于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韓平
韓平表示,要切實改進教師的非教學工作。他說,目前,非教學工作占用教師了大量時間,各種達標、評比、檢查,以及各類專題的教育活動進學校的現象太多了。教師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花在這些事情上,很難有充分的時間來研究教育教學,呼吁教育行政部門從自己開始做起,減少會議、減少達標和各類評比檢查工作。
另外,他希望各界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各類專題教育活動,像“防治非洲豬瘟進校園”這類活動,應該讓位于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建議此類活動由行政部門統籌,學校可以進行總量控制,有一個“菜單”式的選擇。他建議盡量減輕學校的負擔,減輕教師的負擔,減輕學生的負擔。
教育部長陳寶生:
“負擔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學生會不高興,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
陳寶生
3月12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四場“部長通道”上,對于如何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問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作出回應。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不是不要負擔,不要的是過重的課業負擔。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號稱史上最嚴“減負令”,也就是“減負30條”,這是一個綜合治理的措施。實踐表明,課業負擔過重是一個“多因一果”的綜合癥,要多方面發力,綜合整治。
從學校的角度講,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嚴控課程門類和總課時,解決開哪些課、開多長時間這個問題。還有一個是嚴控非零起點教學,這非常重要。
就老師來說,兩件事。一件事,嚴格依照大綱和課程表教學。另一件事,嚴控作業數量和難度。
就政府來說,主要是要在質量標準、課程教材、考試招生、評價體系以及素質教育引導等方面深化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負擔過重的問題。還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減負奠定基礎。
就家長來說,就兩句話,家長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對孩子要有合理的預期。
就社會來說,一是不要傳播似是而非的那些所謂的教育理念。二是不要給一些不良機構做代言人。三是不要給一些號稱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
關于教育減負,你有什么好建議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