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后宅中學推出《潤心AI實驗室》欄目,幫助學生應對開學焦慮,加強心理疏導。全省各地各校落實“五項管理”,確保開學一周內不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
新學期開學,面對孩子們可能產生的煩躁、焦慮、不安等情緒,無錫市后宅中學及時上線《潤心AI實驗室》欄目,圍繞“開學啦,為積極情緒‘保鮮’”主題,通過不怕“火”的紗布科學實驗,鼓勵孩子們為消極情緒“降降溫”,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新學期。
為幫助全省中小學生順利適應新學期的校園生活,省教育廳精準施策,系統推進秋季開學前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地各校積極落實,扎實有力推進“潤心”行動,織密扎牢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防護網。
統籌部署,心育資源提質增效
暑假期間,省教育廳盯緊重要時段提前部署,召開全省“潤心”現場工作會議,對暑期前后“潤心”工作進行專題研究、狠抓落實;開學前夕印發《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做好秋季學期開學前后“潤心”行動相關工作的通知》,壓緊壓實各方工作責任。
為推動各地各校嚴格實行“五項管理”,省教育廳明確提出,開學一周內不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給予學生適當的開學適應期。針對學生開學后易出現的心理波動大、情緒不穩定、焦慮等問題,要保持高度警覺,引導家長和學生理性看待、妥善處理,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疏導和關心關愛。對重點學生及時提供適宜的心理健康服務或轉介,結合醫療機構診斷建議,經班主任商請家長同意后,視情允許“延緩開學”“適應性上課”“緩交作業”等。
全省各地各校嚴格落實各項要求,開展新學期“潤心”工作。無錫市各校召開班子會、教工大會和班主任會議,專題部署開學前學生心理關愛工作。開學第一課聚焦“思政、科學、心育、安全”四個模塊,全市同上一節“潤心”班會課,有效紓解學生的開學焦慮。開學第一周,該市各校還積極開展入學適應教育,提倡“多鼓勵、少批評”,不組織考試、不催交作業、不激化矛盾,讓學生以積極面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開展“潤心”工作,近年來,我省扎實推進“建設200個左右標準化初中學校心理輔導室”省政府教育類民生實事,目前在建心理輔導室234個。省“潤心”工作專班還將對初中學校心理輔導室建設情況開展現場驗收,除建設地點、裝修等硬件標準外,重點驗收管理制度、師資配備、活動開展、醫校轉介、使用計劃等。
在江蘇省清江中學,心理功能室的功能完全被“盤活”。該校心理閱覽室全天候開放,約有心理健康專業書籍和普及讀物500余本,為學生、教師和家長提供現場閱讀、外借與研討服務;身心調節室設有放松間、冥想間、涂鴉間和宣泄間。心理教師在與來訪師生心理晤談時,根據其個性和興趣安排不同的情緒管理練習,如在放松椅上聆聽音樂或冥想訓練,在涂鴉墻上盡情涂抹,在智能宣泄設備前吶喊或擊打等。
凝聚合力,鋪實學生成長路
自“潤心”行動開展以來,省教育廳積極協同多方力量,推動校家社共育,織密扎牢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防護網。暑假期間,省名師空中課堂心理健康專欄“蘇e直播”推出“暑期特輯”直播課8期,其中開學前推出的《假期心靈多巴胺:打敗開學綜合征》收看量突破800萬;開學后制作的《期初心靈能量站:你好,新學期》為學生適應校園生活提供心理支持,“蘇e直播”至今已推出28節心理健康課,收看量突破1.8億人次。“江蘇教育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新學期來了,父母如何構建高質量親子關系》,在《潤心·家長教育微課》推出《新學期、“心”準備》,助力家長與孩子互動。與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打造《潤心家長大課堂》節目,積極引導家長掌握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指導學生紓解開學焦慮心理。截至目前,《潤心家長大課堂》推出83期,超4億人次收聽收看。
家庭教育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在省教育廳的統籌指導下,我省各地各校積極探索實踐,進一步凝聚教育共識,形成育人合力,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近兩年,南京市“家長圈”流行起一種新的成長方式——“雙陪伴”。該市面向出現親子問題的家庭,創新探索“家庭在線雙陪伴”模式,即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家庭教育陪伴師對家長開展10—21天的線上陪伴,重點對家庭教育日志進行跟進點評、情緒支持、提供問題解決方案,幫助家長理順親子關系矛盾癥結,啟發家長換位理解孩子,提供更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目前,該市成立楊靜平市級德育名師工作室專門從事“家庭在線雙陪伴”的研究與推廣,培養三期共150名“家庭陪伴師”,計劃3年內在心理教師、社工、優秀家長中擇優培養300名專業陪伴師,為1萬名以上的特需家長提供陪伴服務。
連云港市率先啟動“家長評教”,開學后,家長可采用“普評+專評”的方式對學校的管理、教學、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六個一”方式,深度參與學校評教工作,即聽一場學校工作介紹、聽一到兩節隨堂課、與學校負責人及師生作一次交流、巡視一次校園、參加一項主題活動、完成一套評價表(《學校管理評教指南》《課堂教學評教指南》《主題活動評教指南》)。目前,該市已有100余所學校開展評教工作,覆蓋2.1萬余名家長。
揚州市探索構建“市—縣—校—家”協同育人格局,將市域公益服務站點揚老師“潤心”工作站與市生命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以及縣(市、區)相關名師工作室、學校“潤心”教師團隊和家長學校聯合,形成立體和扁平交叉的協同推進機制,為學生鋪實成長路。
建設隊伍,精準賦能添動力
9月4日,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全員培訓“開學第一課”課程審評會召開,審評首批開發錄制的5節視頻課。省教育廳副廳長吳昊要求,課程內容不僅要有理論性,更應具備針對性,增強吸引力,為一線教師傳授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
近年來,省教育廳積極組織全員培訓,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增添“潤心”行動新動力。為解決中小學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困惑,省教育廳對全省中小學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培訓。在本學期開學初全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5個課時的網絡培訓中,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理論、實踐技能、操作體驗等課程內容。同時,將其納入“江蘇教師管理系統”“開學第一課”教師培訓必修模塊,占總學時50%。
與此同時,我省還推動各地各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力量引進培養力度,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研員及教師的專職率,積極構建由專家、志愿者等組成的外部支持隊伍,為關愛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實踐指導和幫助。
2023年,蘇州市將配齊建強專職心理教師作為政府實事項目,專門印發《關于中小學校全面配備心理教師工作的通知》,明確專職心理教師的招聘方式、專業選擇、崗位編制、經費保障等內容,指導各地各校通過公開招聘、轉崗、校際調配流動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落實心理教師配備。截至目前,該市已全面實現每所中小學至少配有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全市共配有專職心理教師979名,兼職心理教師8421名,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障。
“同學們,《鹿角和鹿腿》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與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價值。”在睢寧縣中小學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大賽上,語文教師周可娜通過獨特的教學設計,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巧妙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全員育心走向融合育心,近年來,睢寧縣秉承“讓每名教師、每個學科、每節課都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積極指導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自覺、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在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睢寧縣未成年人指導中心副主任周昊介紹說,為彌補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缺口,該縣以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優質課評比活動為抓手開展賽課和送課,從初賽到決賽,賽課承辦校占全縣學校總數三分之一,惠及全縣500多個班級。“我們將30多個決賽點都安排在偏遠的農村學校,以聽課、評課、賽課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意識和融合水平,讓更多農村學校師生從中受益。”周昊說。
來源:江蘇教育報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