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同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啟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力爭使每位中小學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至少上好一堂課,使每堂課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講授;
根據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同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啟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力爭使每位中小學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至少上好一堂課,使每堂課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講授;在以應用為導向,以資源共享為紐帶,以教師課堂應用為中心,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質量。
在蘇州“一師一優課”似乎已成為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許多名優教師、學生喜愛的教師在“一師一優課”的評比中斬獲殊榮。繼第一期的評選蘇州老師喜獲豐收之后,這不,第二期蘇州的老師們又是一個大豐收。
2014年獲獎情況
蘇州市在2014-2015年度教育部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
集中曬課21975節
其中省優課639節,占全省16%
部優課328節,約占全國的2.6%
2015年獲獎情況
蘇州市在2015-2016年度教育部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
集中曬課19123節
其中省優課370節
部優課694節
今年蘇州市"部優"課的數量絕對是一個質的飛躍
老師,您的一師一優課獲獎了嗎?
快來看看吧
2015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
活動部級“優課”名單(蘇州地區)
查看獲獎名單詳情
據小編了解
我們蘇州的老師參與"一師一優課"積極性都很高
參與老師的范圍也很廣
2015年度蘇州地區共有611所學校、
37921位老師參與到活動中
而且
由于蘇州地區的老師們信息技術教學能力也普遍較高
加上蘇州“未來教室”“雙板教室”的廣泛覆蓋
獲得"部優"獎老師的比例大幅攀升
較2014年,2015年蘇州地區部優課增長了112%
可以說“一師一優課”在老師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個品牌
對利用信息技術實施有效教學
提高教育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1、課堂“活”了起來
許多老師在“一師一優課”中為學生創設了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形、聲、色的優勢,為學生的樂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位小學教師在教學圖形周長的概念時,設計了“龜兔賽跑”的情節。烏龜繞著圓形的草地跑,小白兔繞著長方形的草地跑,生動活潑的情景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借助鮮活的情景讓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
2、學生思維“活”了起來
在“一師一優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可以看到很多老師的課都是通過各種媒體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思維把直觀感知形象和抽象語言材料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其中就有《燕子飛回來了》一課,教師在教完課文后,適時運用多媒體演示:蘇州新貌。要求學生按照“小燕子飛呀,飛呀,它們看到了什么?”的句式仿說,學生看著畫面,在老師的幫助下認識了蘇州的美麗,東方之門的高大,工業園區的繁榮,太湖的壯麗,既可以進行說話訓練,又可擴大視野,發展思維。
3、教師資源“活”了起來
通過“一師一優課”活動,形成了一套覆蓋中小學各年級課程的生成性資源體系。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資源”頻道匯聚、整合了教育資源,按照學科教材目錄體系進行分類,囊括教學案例、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習題等多種類型資源,形成了準確的資源導航。通過“云一下”搜索,還可實現具體知識節點資源的快速查找,為教師課前備課、課中上課、課后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等日常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線教師
談優課
張明:
江蘇省蘇州第一中學校歷史學科骨干教師,2015年度“一師一優課”部優獲得者。
在未來教室中運用starC系統開設歷史課,是我從2015年9月以來的一直探索,2016年3月我報名參加了2016年的一師一優課,組里老師還為此搞了一次教研活動,專門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結合自己的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我將其融入到了“一師一優課”的評優課中,獲得了普遍認可。“一師一優課”的評比更激發了我研究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的深度融合的熱情,為此我還將教學心得發表在了《蘇州教育研究》上??梢哉f,“一師一優課”的評選不僅是我教學方式的一次升華,更為我打開了一扇教育之窗,有機會與更多的老師交流學習。
2016-2017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也已經開始
老師們也可以好好準備起來了
具體內容參見教育部網站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