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由無錫市教育局、無錫市總工會主辦,無錫市電化教育館、無錫教育電視臺承辦的無錫市第十五屆教師技能大賽電視總決賽在無錫教育電視臺圓滿落幕。
通常,她和孩子們的初次見面,都是在熱鬧的歡笑聲中完成的。而這,只是整個校園快樂生活的開始。她是賈軍華,來自無錫市揚名中心小學。
2011年,從教13年的賈軍華,第一次執教一年級,44個孩子如天使般來到她的身邊。于是,一本名為《可樂的毛毛蟲》誕生了。五年時間,五本小人書,沒有條碼,沒有版號,沒有售價,但每個文字都是由她用心寫下。它是賈軍華和孩子們共同的記憶,它是賈軍華每個新學年為孩子們私人定制的禮物。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賈軍華對語言文字情有獨鐘。篆隸行楷,她皆能成書,花鳥蟲魚,她皆能入畫。賈軍華常常告訴孩子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站立,我一生的堅守》、《因為夢想,所以執著》、《一米陽光,十分快樂》……賈軍華喜歡寫作,而她的學生通常是文章的第一批讀者,因為是他們讓賈軍華感動,給她靈感,她收獲著這份獨有的幸福!
能陪伴孩子們走過他們的童年,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賈軍華快樂著他們的快樂,煩惱著他們的煩惱,寬容著他們的頑皮,見證著他們的成長……2015年,她班上的“毛蟲中隊”被評為無錫市魅力中隊。
越成長,越出色,越歷練,越優秀,在教師技能大賽總決賽的舞臺上,睿智的賈老師,秀“逗”的假老師,勇奪桂冠!
9年前,揚子晚報一篇名為《大四女生成功靠“狂妄”》的報道,報道了一名大四女生,憑借兩頁紙簡歷,竟被十多家用人單位“相中”。狂妄的她,是大家公認的千里馬,大學學生會主席、校園十佳主持人、十佳歌手、旅游節形象大使、高額獎學金獲得者、全國性英語演講比賽獲獎者……
9年來,這匹千里馬一直以奔跑的姿態,行進在她的人生賽場上。如今,這位一路奔跑的女孩,成為了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學校德育處副主任。
二十不狂沒志氣,沒錯,這就是她,宋海姝。
潛心教學,用心積淀,一路走來,宋海姝被評為無錫市區教學新秀,獲得無錫市區評優課一等獎,多篇論文獲獎并發表;2013年被省教育廳選拔到加拿大蘇安學院培訓,擔當中加文化大使,主持文化節系列活動,為傳播中國文化搭建橋梁。
市北高中副校長夏敏偶然聽到手機唱吧里的一首歌,驚訝于竟和原唱一模一樣。于是問宋海姝:小宋,你還有什么才藝。宋海姝說她會彈鋼琴,擅長主持播音,曾經是校籃球隊隊員,一百米總是跑第一名……
就這樣,宋海姝踏上了無錫市教師技能大賽魂牽夢縈的賽場,并且一路跑進了決賽。
回想一路歷程,有過“狂妄”,有過低谷,有愁緒綿長的淚滴,有熠熠閃光的汗水,但不變的,是她始終以奔跑者的姿態,行進在人生的賽場上。
“走路一陣風,四季休閑風”,學生眼中的她,是會咆哮‘gelivable’ 的自己人。她是袁源,來自江陰市實驗小學。課堂上,袁源相信“一粒沙子一世界,一朵野花一天堂”。她認為英語學習,學生感興趣的不應是語言符號,而是語言承載的內容和意義。一篇有趣的英文故事,往往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起學習的興趣。
袁源堅持玩中學,堅持興趣才是孩子學習英語的動力。從五年級開始,她帶領兩個班級學生,完成了700余件英文原版電影、廣告、動畫的配音短作品。課前,她會和孩子們一起拿來欣賞和點評。會把優秀的語言片段,制成任務,激起孩子們挑戰的欲望;會引導他們選擇經典,制作有品位的片段。而表現出色的孩子,會帶他們錄制配音專輯。袁源帶領她的學生,六次參加中小學生英語口語電視大賽,六次獲得一等獎,四次應邀在頒獎典禮展演。
教師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小市長評選全市總決賽中,袁源勇挑大梁,擔任決賽現場的主持人;為江陰企業寫英文歌,受到老外的好評;參加義工活動,走進社區、養老院。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學工作是袁源的真愛,她愿意繼續在教學崗位上“孤獨沉潛”多積累,把英語當成是一個神奇的工具,為學生打開一扇美麗的窗,相信她,將來的道路一定更精彩!
她是來自無錫市蠡園中心小學的倪逸倩,是一名90后教師,從小就酷愛美術,專業研究寫意山水畫和印象派油畫技法,作品多次入圍江蘇省師范生藝術聯展。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可以把愛好變成自己的事業,是一件快樂的事。于是,倪逸倩當起了“孩子王”,教孩子用畫筆描繪心中的藍圖,用藝術點亮童年的夢想。而孩子們總是樂于向她分享他們的靈感與創造,奇思妙想的作品層出不窮。她指導學生許藝芝,作為江蘇省年齡最小的篆刻能手,入圍2015年江蘇省篆刻大展,讓書法家協會會長和專家刮目相看。看著越發自信和善于創造的孩子們,倪逸倩感受到了為人師的快樂。
閑暇之余,她游走于大江南北的博物館、美術館,汲取中西文化的營養,開闊專業視野。在課堂教學的路上,她努力奔跑,收獲了自己的風景。近三年來,她相繼榮獲了江蘇省五城區會課一等獎、濱湖區美術“同課異構”賽課一等獎、無錫市美術教師技能大賽二等獎等,每年都有數篇論文獲獎和發表。傳遞青春正能量,站好教育的每一班崗。
她希望每次回首,看到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寫滿了勤奮、謙遜、嚴謹、求實;她希望每次抬頭,看到的是眼前的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和他們眼中美好的未來。
葉華,來自無錫市僑誼實驗中學。
葉華熱愛音樂,喜歡跳舞。在音樂的海洋中翱翔,在歌聲中徜徉迷醉,在舞蹈中盡情釋放。清脆明澈的鋼琴,回婉悠揚的古箏,是她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侶。
葉華從小就有一個夢,一個教師夢。畢業于南京曉莊學院的她懷揣著這個夢,在僑誼的校園里找到了實現自己夢想的舞臺。讀書時練就的扎實基本功,讓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她就獲得了市基本功比賽一等獎,聲樂第一名,撰寫的論文也先后獲得省、市級一等獎。葉華對她的教師夢,正越發自信!
“學無止境,藝海無涯。”葉華考取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在學習音樂教育理論的同時,練習聲樂技巧,充實和提升自己。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而老師的作用就是使這顆種子發芽。在音符串起的世界里,孩子們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創造力在群體思維的碰撞中錘煉,使人感受到一種音樂潤澤心靈的美,一種心靈相通輝映的默契。全市英文表演唱一等獎、百靈鳥文藝展演一等獎,孩子們在舞臺上實現了他們的音樂夢想。
當孩子們唱著歌兒簇擁到葉華身旁時,幸福之門頓時開啟,她愛學生,學生愛她,她和孩子們用音符共同編織了多彩的夢。
“桃李紅方入,禾苗綠半勻”。她叫王禾,是來自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信息技術老師。
王禾喜歡徜徉山水之間,在光與影中記錄人世間的美好;醉心于音符的氤氳,在指尖跳躍中遐思翩躚;喜歡揮毫潑墨,在方寸間擷取古韻雅趣,在行云流水間感悟傳統文化的厚重……它們如同陽光雨露,讓王禾這株青青禾苗蓬勃向上。她的每一寸成長也在無形之中滋養著身邊的小花兒。
特殊教育是“牽著蝸牛去散步”的藝術。每一位聾兒都渴望有雙隱形的翅膀,帶他們飛,給他們希望……而信息技術可以彌補孩子們的聽力缺陷,幫助他們建立人與人的信息交流,融入社會主流。
在學校,孩子們的成長成就了王禾的教育夢想:她為孩子們編寫信息技術校本教材、心理健康讀本。諸多論文、教學方案、微課在全國、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先后獲得過“無錫市優秀團干部”、“無錫市優秀輔導員”、“江蘇省輔導二等獎”等榮譽稱號……她還和孩子們一起做軟陶、一起創辦《惠喑校刊》、一起參加愛心義賣,成立幫困助學的“愛心基金”。假期里,一起排練默劇、舞蹈,參加文藝匯演……
走出校園,王禾知道她還可以幫助社會上更多的殘障人士,于是她參加了“歡樂義工”,成為“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為盲人講電影,參加地鐵志愿者服務,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公益創投項目,為老年人學電腦編寫《零起點操作手冊》……
行走在特教園地,用心澆灌,用情呵護,關注每一朵花的生命流程,靜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用愛與智慧筑就聾生最美的未來……
這就是王禾,一株特教禾苗最大的幸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