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鹽城市教科院發布通知,江蘇省和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申報工作已經開始,小編帶各位老師一起看看申報的有關要求和方式:
一、申報人要求
1.申報課題主持人應是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職業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人員以及教育科研人員等。
2. 課題主持人沒有職稱要求。鼓勵青年教師(197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和鄉村教師(村小、村幼兒園、村教學點老師)申報。
二、申報方式
1.從“十三五”開始,鹽城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部實行免費網絡申報。今年的市級課題申報與省規劃課題申報合并進行,統一使用省規劃課題的申報評審書及評審活頁,相關材料在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網http://www.jssghb.cn、鹽城教育網http://www.yce.cn和鹽城教育科研網http://jky.yce.cn上下載。
2.申報者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發展規劃要點》和《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指南》,立足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圍繞教育教學重點難點,以解決問題為指向,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課題。課題研究以應用研究為主,體現其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
3.此次課題申報工作按照“申報單位—縣(市、區)教研室—市教科院”程序逐級申報。各縣(市、區)課題申報數量不少于30項,不超過40項。開發區、城南新區各10項。市直學校直接報送教科院,申報數量原則上每校不超過5項。
4. 各縣(市、區)教科研部門要根據區域發展規劃、學校發展需求,立足學校研究實際,保質保量地做好課題申報的協調、指導工作。指定專人負責,上報材料時一個文件夾放一項課題(包括一份評審書和一份活頁),以課題名稱作為文件夾的名稱。課題的匯總信息以Excel表格制作,包括課題名稱、主持人、單位、聯系方式、課題類別等信息。
三、時間安排
申報材料上報截止時間2016年10月8日。10月9日至14日進行市級初評。擇優推薦150項參加省規劃課題評審。
10月14日至20日鹽城市教科院和各縣(市、區)教科研部門具體指導、督促課題組認真修改、完善課題申報評審書和評審活頁。
10月25日各課題組完成最終材料的填寫并逐級上報。市教科院30日前匯總課題申報信息并上報省規劃辦。
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二0一六年九月
附:
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指南
(一)選題方向和領域
1.鹽城教育的歷史和發展政策研究。“鹽城教育”的歷史和文化研究,包括形成的源頭、環境、條件、作用等研究;代表人物及風格、流派的傳承研究。依據《鹽城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所提出的發展目標,研制包括投入水平、辦學水平、質量水平等在內的核心指標及評估標準的研究;各級各類教育改革與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對策研究;鹽城教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主要成績與存在問題的研究;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制度與關鍵政策的主要類型研究;弱勢群體子女(特殊兒童、貧困學生、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等)接受公平教育的公共政策和社會支持系統的研究等。
2.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研究。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保障機制的研究;推進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策略和途徑的研究;優化配置城鄉教育資源的研究;改造薄弱學校的研究;建立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研究;建立區域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和監測制度的研究;義務教育階段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研究;改進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評價制度的實踐研究;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研究等。
3.學前教育發展研究。學前教育的發展戰略和實施策略研究;改革幼兒園的辦學體制與管理體制的實踐研究;幼兒園與小學教學銜接的研究;學前教育整體課程建設的研究;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研究;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幼兒園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研究;幼兒園安全管理研究;幼兒園教育評價與督導體系的研究;幼兒素質發展的評價標準研究;學前兒童智力的早期發展研究;兒童文化與兒童發展的研究;營養與幼兒身心發展問題研究等。
4.特殊教育發展研究。特殊兒童身心發展及干預策略研究;特殊兒童的個案研究;兒童心理危機干預策略和應急機制研究;特殊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研究;特殊兒童教育有效性及評估研究;特殊兒童醫教結合康復教育模式研究;特殊教育教學質量評估研究;特殊學校中重度障礙兒童教育的課程教材建設與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輕度障礙兒童隨班就讀教育質量的評價與監控研究;特殊兒童職業技術教育與回歸主流社會的對策與措施研究;特殊教育體系的完善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等。
5.小學、初中教育發展研究。全市小學、初中教育發展現狀研究;小學、初中教育發展的宏觀政策分析與設計的研究;小學、初中教育內涵發展與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行動研究;小學、初中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小學、初中學校管理變革以及學校特色與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小學、初中學校內涵發展與質量提升的案例研究;小學、初中教育區域整體推進的思路與策略研究等。
6.高中教育發展研究。推動普通高中學校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的實踐研究;發揮四星高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的研究;普通高中立足學校傳統和優勢,創新育人模式的研究;創建科技、藝術、體育、外語等特色高中的實踐研究;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研究;高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與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研究;建立高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和學生發展指導制度的研究;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機制研究;區域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的保障研究;普通高中模塊化教學的創新研究;新高考方案應對策略研究等。
7.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研究;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未來5年鹽城市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的人才培養需求研究;職業教育的數量規模、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實踐研究;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機制的研究;提升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對接度的研究;深化工學結合的實踐研究;增強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研究;實訓教學理念與實踐的研究;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研究;職業學校校本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研究;職業學校項目化、模塊化課程開發研究;職業學校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研究;職業學校推行“雙元制”教學模式的研究;職業學校開展“做、學、教”合一的教改實驗研究;職業學校德育課程實施效能的研究;項目任務教學法的研究;職校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職業學校推行現代學徒制的研究;職業學校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研究等。
8.學生發展研究。建立正確的學生觀、兒童觀、學習觀的研究;中小學生素質發展現狀、問題及其成因的研究;促進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及評價的研究;中小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的研究;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研究;學生道德成長與價值觀形成的研究;學生學校日常生活體驗的研究;學生學習情感與學習態度的研究;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差異的研究;學生校園安全問題的研究;學生學習生活幸福感研究;生命教育研究等。
9.教師隊伍建設研究。教師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研究;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的建設研究;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實踐研究;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教師流動的政策研究;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策略研究;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路徑研究;中小學教師課程能力全面提高的研究;名校長、名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策略研究;校本(園本)教研活動與機制的研究;建構學校(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研究;學校(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的研究;名師工作室建設的研究;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中小學班主任專業化研究等。
10. 農村教育專項研究。農村基礎教育發展規劃及其實施的研究;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研究;農村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研究;農村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農村推進學校共同發展及學校共同體建設的研究;農村推進校長隊伍、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研究;農村推進學校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研究;農村推進學校自主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學校品牌建設的研究等。
11.“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專項研究。不同學段、不同學科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研究;不同學段、不同學科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課堂教學范式和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課堂教學管理研究;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學程監控研究;基于“讓學引思”教學主張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讓學引思”教學設計與教學操作的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等。
12.雙語閱讀專項研究。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中小學生閱讀動機和興趣研究;閱讀環境與閱讀效果的關系研究;中小學生閱讀資源開發研究;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網絡閱讀指導研究;基于互聯網+環境下閱讀社區的建設研究;整本書閱讀指導研究;名著導讀課型研究;閱讀評價研究;農村留守兒童閱讀關懷研究;中小學生高階閱讀能力培養研究;中小學閱讀社團建設研究等。
13.智慧校園建設專項研究。智慧校園建設的基本理念、主要目標、整體思路、實施途徑的研究;鹽城市智慧校園建設的案例研究;智慧校園建設的愿景及規劃研究;智慧校園建設與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家庭、社區與智慧校園共享共建的研究;教師、學生、社區參與智慧校園建設的研究;智慧教育云平臺或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園建設研究;師生網絡學習特色空間建設與應用研究;基于“專遞課堂”“名師網絡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的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環境下的教育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評價研究;創客教育促進中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等。
(二)自選課題
超出以上領域的綜合性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專題,如“教育管理與學校管理研究”、“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等,為自選課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