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Deep Seek未至之境”2025畢業設計展開幕,來自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動畫三個專業180位畢業生用自己的設計作品給出了答案。
當空間開始思考,當符號有了生命,當動畫掙脫屏幕,我們能否突破設計的邊界,抵達未至之境?近日,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Deep Seek未至之境”2025畢業設計展開幕,來自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動畫三個專業180位畢業生用自己的設計作品給出了答案。
“本次展覽將‘Deep Seek’化解為技術探索與精神追問的雙重維度,呼應三個專業的交叉屬性,通過‘空間-信息-敘事’的遞進邏輯,將環境設計的實體性、視覺傳達設計的媒介性、動畫的沉浸性融合成五感體驗,探索設計邊界,定義未來可能。”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丁蕾告訴記者。
展覽現場分為三個展區。在環境設計展區,建筑與自然、功能與哲思的邊界被打破,設計者以“未來棲居”為命題,將可持續理念注入空間肌理,以參數化設計模擬自然生態,助力城市更新,打造文明共生的療愈花園。“我的作品聚焦無錫榮巷歷史文化街區更新問題,依據集體記憶視角引入新的探索思路,圍繞城市記憶‘再植入’的方式展開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探索,重新喚起榮巷民族工商業一路興起的歷史記憶,以小見大使其作為一個城市甚至是國家的縮影,將視野拓展至如何喚起整個國家的民族工商業歷史記憶。”環境設計專業曾倩雯同學說道。
視覺傳達設計展區就像一座文化符號的迷宮,色彩、字體、動態影像在此交織成語言圖景,設計者以“數據可視化”剖析信息洪流中的隱秘邏輯,在傳統與未來的相遇中尋找視覺轉譯的多種可能。視傳2101張如月同學的作品將桃花塢木版年畫與現代設計語言結合,將動態AR技術融入到靜態明信片中,讓觀眾通過掃描能看到動態年畫故事,將非遺從“靜態陳列”變成可交互的“活態文化”,打破單一的視覺呈現形式,實現傳統文化符號的當代價值。
動畫展區的每一幀畫面都預示著一次邊界的突破:元宇宙的交互敘事、AI與手繪的共舞、傳統技法與新媒介的碰撞,將天馬行空的想象澆筑成可棲息的能量場域。動畫專業呂浩燁、蘭黃慶、潘奕、張倩四位同學的作品《冰川號角》通過蒙太奇手法重構敘事邏輯,從“逃亡”和“回憶”兩個線索進行敘述,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和對美好家園的渴望,呼吁人們保護自然,呵護家園。
據悉,開幕式現場還舉行了南京財經大學與南京六朝博物館、南京炫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授牌及“創新創業導師”聘任儀式。學校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讓畢業設計作品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真正實現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本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29日。
通訊員 曾慧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南京財經大學 供圖
校對 石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