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教育“由大向強”邁進,發展重點轉為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國家啟動“雙高計劃”,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
在職業教育“由大向強”邁進,發展重點轉為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國家啟動“雙高計劃”,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作出重要貢獻。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于2019年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自此開啟了以“雙高計劃”建設為標志的高水平專業群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學校立足職業教育類型特色,不斷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堅持“高契合、高協同、高質量”建設路徑,構建了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適應性強的“高峰+高原+特色”“232”高水平專業群發展格局,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打下堅實根基,助力學校“雙高建設”。
堅持“高契合”
跟隨產業辦專業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設置與發展上,堅持契合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變革需求。因此,學校緊跟江蘇省十大支柱產業、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徐州市“6+4”先進制造業、“6+3”現代服務業,著重對接“343”創新產業集群,聚焦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新材料、數字經濟、醫藥健康四大優勢特色行業產業,以省品牌專業高分子材料、省骨干專業藥品生產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專業為核心,以產業集群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為導向,將原來的11個專業群重構為與區域產業高度契合的“高峰+高原+特色”“232”專業群。
所謂“232”專業群,即2個國內高水平專業群(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術、藥品生產技術)、3個省內優質專業群(物聯網應用、物流管理、工業機器人)、2個特色鮮明的專業群(新能源汽車、建筑工程技術)。通過專業群重構,實現了以龍頭專業“一個點”對接產業鏈“一條線”激活專業群“一個面”的共同發展目標,專業群的建設水平顯著提高,學校在2022年國家“雙高計劃”建設中期績效評價為“優”,2021年有4個專業群入選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
堅持“高協同”
集聚資源建專業
建設專業群,特色是法寶,成鏈是方向,集群是優勢;要發揮好集群“1+1>2”的優勢,就要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注重政行企校多主體協同、群內多專業協同、多資源協同,形成命運共同體,合力為產業發展服務。
學校通過完善政、行、企、校四方共建理事會機制,成立7家產業學院和共建“一園三院一中心”等措施來保障政行企校多主體協同。以服務區域支柱核心產業鏈或產業鏈崗位群為目標,協同專業成群,共同服務產業。校企協同師資團隊共同構建了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智能制造等省級混編教學團隊,指導學生在2020年和2022年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全國金獎2項。并且通過協同育人,培養了全國技術能手22名、高級技師100余名,指導學生獲得技能大賽國賽獎4項。
協同資源共建課程教材,有14部教材入選首批“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2021年獲得國家教材建設獎二等獎2項,2022年3門在線課程入選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學校協同創新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在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中榮獲二等獎2項。
堅持“高質量”
動態評估調專業
科學、規范、公開、公正的評價體系實現了“人”與“制度”的完美結合,為“雙高”建設強師筑基。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設計了以高水平成果為導向的專業群評價模型,選擇易獲取、易評價的反映學生培養質量的競賽獲獎,反映“三教”改革成效的教材、課程及教學能力競賽獲獎等10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重點考查基于專業群的教育綜合改革成效,對專業群實施分類評價、精準評價。根據評價模型實行專業群建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3年周期的評價制度、3年期的建設方案制度,構建了一套“目標標準、組織實施、診斷改進”螺旋建設與運行專業群目標管理流程,從而引導各專業群各展所長、特色發展、高水平發展。
在一套完善、高效的評價模型助力下,學校專業實力得到顯著增強,有10個專業排名進入全國前10%,占總專業數的25%,排名全國前20%的專業達21個,占比達55%。
多年來,學校積極示范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分別與徐州工程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常州大學、淮陰工學院、新沂中專等學校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助力現代職教體系人才培養。
學校歷屆畢業生受到了社會與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5%以上,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呈現出學生家長滿意度高、行業企業口碑好、業內影響競爭力強的良好辦學環境。(張芳儒 侯亞合 張江偉)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年8月26日 第3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