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日。當天,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市政府舉辦“培養造就新時代‘大先生’研討會”,研討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討新時代...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日。當天,江蘇省教育廳和南京市政府舉辦“培養造就新時代‘大先生’研討會”,研討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討新時代“大先生”的精神內涵與培養路徑,隆重紀念陶行知先生。回顧過往,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省教育系統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堅定不移地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統一思想,引領方向,把立德樹人貫穿于江蘇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全省百萬教師胸懷大愛、辛勤耕耘,傾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和創新支撐,在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凝心聚力,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再譜新篇章
“十三五”以來,江蘇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江蘇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統籌推進教育現代化,推動教育強省建設再上新臺階,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的供給服務能力、人才支持能力、文化引領能力和知識貢獻能力顯著增強。
“全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5萬余所,在校生1520余萬人,專任教師96萬人。截至2020年底,全省中等及以下教育毛入學率均達到或接近10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全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85%,義務教育學校達標率超過90%,三星級以上高中占比達81.5%。”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經過‘十三五’持續健康發展,江蘇教育發展規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正處于從世界中上水平向更高水平邁進的歷史新起點,為‘十四五’期間教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現實基礎。”
2019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教育大會,印發《江蘇教育現代化2035》及其實施方案,成為全國較早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省份。在這份承接國家戰略、推進地方前行、提供省域樣本的政策文本中,我省第一次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確立中長期戰略規劃,并充分發揮統籌地方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方向引領、政策落實、資源調節、權力配置等職能,主動提高指標含金量、任務負載量和路徑多元性,結合省域教育實情進行政策優化。作為全國最早探索教育現代化的省份,江蘇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更加關注教育結構、內涵和效益的統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2019年全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突破3000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6.7%。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折射的是省委、省政府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的決心,江蘇也在高標準教育強省建設上不斷收獲。
“十三五”期間每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700所以上,20所普道高中被確定為首批示范高中建設立項學校。建成融合教育資源中心2142個。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2019年公布實施現代職教體系建設項目803個。招收鄉村定向師范生年均超過3000人,每年培訓教師10萬人次以上。推進建設基礎教有內涵項目1000余個,推動出臺全國首部省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領域的地方性法規,公布深化普通高校園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推動落實“科技改革30條”等政策措施。全省高校獲批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動信息通信與安全前沿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中心數十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建設和成效顯著。就業指導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年終就業率超過95%。積極開展課后服務,受益學生數超過260萬。堅持以信息化擴大優質資源,加快推進“名師空中課堂”建設,注冊用戶超過800萬人。注重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管理,建成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學生資助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各類學生應助盡助。
夯基壘石,教師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近年來,我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教師隊伍建設設定更高標準、提出更高要求,為江蘇教育改革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貢獻不竭動力。
師范教育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2018年,我省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江蘇省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聚焦教師隊伍建設“源頭”,實施教師教育創新行動,鼓勵優秀學生學師范、鼓勵辦好師范學校、鼓勵高水平大學開設師范專業。“抓好教師隊伍建設,生源上選‘準’是關鍵。”葛道凱表示,“新時期師范專業學生培養主要是結構問題,即怎么讓優秀學生去學師范。”
江蘇著力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師范生培養體系,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近年來,南京大學設立了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一批高水平大學先后開設師范學院和師范專業。目前,全省共有39所院校培養師范生,年培養量3.6萬人,培養規模與基礎教育實際需求和儲備需求相匹配,生源質量顯著提高,“以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的良好態勢正逐步形成。在加大招培力度的同時,我省還積極提升師范教育保障力度。2019年起,全省師范專業生均撥款標準為同類非師范專業的1.5倍,新增師范教育經費2.6億元。通過采取優生源、上水平、提層次、重支持等舉措,“十三五”期間,江蘇師范教育逐步從“有質量”邁向“高質量”。
“十三五”期間,我省瞄準教師隊伍建設的短板精準發力,積極提升鄉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5年多來,全省共建立市、縣兩級培育站約1400個,培訓學員約4萬名。不少學員已晉升為縣、市級名師,有的成為省級名師。同時,為了為了給鄉村學校補充更多新生力量,自2016年起,我省啟動鄉村教師定向師范生培養,全省9所院校參與招生培養。2020年,9所院校共招收鄉村教師定向師范生計劃3384人,比2019年增加316人,比原定每年招生2000人增加1.5倍。截至目前,全省鄉村定向師范生在校人數達到近萬人。“鄉村定向師范生得到了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的認可。”南京曉莊學院招生與就業工作處處長李偉告訴記者:“第一年招生,完成計劃都很困難。2020年,普通文理科計劃、體育計劃都完成了,很多地方的投檔線超過一本分數省控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明確要求,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等。江蘇高標準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實施細則》等多項政策,成立全省師德建設宣傳中心,授牌江蘇師德教育基地,建設省級“四有”好老師教師團隊75個,連續多年在每年教師節期間舉辦大型主題演出,持續開展“感動江蘇教育人物”“江蘇教師年度人物”評選表彰等活動,用師德楷模樹立時代坐標,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隨著改革逐步深化,新時期江蘇教師教育發展路徑和藍圖已基本形成。葛道凱表示:“到2022年,我省將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導、師范生培養院校為主體、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中小學幼兒園為基地的教師教育協作機制,形成融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于一體的教師教育工作新模式。形成優秀人才競相從教、廣大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為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和人才支撐。
鑄魂育人,為培養“大先生”再作新貢獻
南京曉莊學院前身是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范”。1927年3月,留學歸來的陶行知以“要使全中國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在南京北郊的勞山創辦了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培養具有改造社會精神的新型鄉村教師,成為我國鄉村師范教育的發祥地。辦學94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弘揚陶行知教育思想,傳承“教學做合一”的校訓和“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校風,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余萬名基礎教育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涌現出數百名中小學特級教師和教學名師。
南京曉莊學院承辦了“培養造就新時代‘大先生’研討會”,通過會議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和“四有”好老師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討新時代“大先生”的精神內涵與培養路徑。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發來賀信,對本次研討會的舉行表示祝賀,希望曉莊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發揚“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推動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南京曉莊學院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與國家教師教育事業發展同向同行,抓牢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歷史機遇。認真貫徹落實江蘇省和南京市“共建南京曉莊學院協議”,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建設一流師范院校。
作為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實踐地,學校開設了《陶行知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等“行知”特色課程,構建師德第二課堂體系,培養師范生的“行知教育情懷”。積極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不斷賦予行知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不斷豐富其師德學說,努力構建一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師德教育的模式和對教育教學的探索,錘煉新時代教師的高尚師德,培養新時代“大先生”。
學校逐年增加師范專業數量和師范生招生比例,師范生比例從2017年的27.33%增加到2021年的52.51%,師范專業增加到16個,教師教育特色更加鮮明。在數量遞增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等五個專業獲評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并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在校友會發布的2021中國師范類大學一流專業排名中,南京曉莊學院位居應用型排名首位。同時,作為江蘇省首批鄉村定向師范生項目培養單位,學校定向師范生已連續招生6年,招生的師范專業也由最初的4個拓展到10個。2020年學校招收本科鄉村定向師范生646人,占全省全部計劃的21%。2021年招收本科鄉村定向師范生590人,目前在籍鄉村定向師范生2185人。已經培養出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2020屆、2021屆共計500余名畢業生返鄉就業,服務國家和省市鄉村振興計劃,培養質量持續提高,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南京曉莊學院行知園是陶行知當年辦學原址的核心區域、生活教育理論發源地和實踐地,包括師德教育館、陶行知紀念館、陶行知墓、曉莊十英烈紀念碑等。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行知園和師德基地建設,全力支持規劃、拆遷和建設布展等工作。2021年10月18日上午,市委主要負責人為南京曉莊學院師德教育館開館揭幕。師德教育館以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展示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實踐在當代的師德教育價值。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表示:“非常支持曉莊學院把師德教育館建成一個全國師德師風建設的基地,能夠輻射全國,吸引更多的老師們和愿意當老師的年輕人、師范生們能夠到基地來感恩、提升。”學校將以紀念活動為契機,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把行知園和師德教育館打造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宣傳基地、“四有”好老師師德理論涵育基地、行知教育思想傳承和創新基地以及教師發展培訓服務基地,輻射全省、面向全國,成為全國老師回歸教育初心的圣地和江蘇省、南京市教育文化名片。
南京曉莊學院黨委書記陳華表示:“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主要領導給曉莊賀信精神,認真梳理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和“大先生”研討會的成果,做好總結宣傳,提振師生精神,匯聚奮進力量,全面推進學校事業發展,將曉莊品牌擦得更亮,為省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衛星 于揚)
來源:《新華日報》 2021年12月28日 第10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