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的國學熱,也熱到了童年。相對于以前一味只知給孩子看格林、安徒生等童話,這一類的“國學啟蒙”無疑有著重大的意義。讓孩子在懵懂中就接觸、記住中國傳統經典,這是讓孩子尋根、扎根的過程。有根的孩子,成長更堅定。
壹
經典,必須讀。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的血脈傳承,更是不可不讀。
近些年來的國學熱,也熱到了童年。相對于以前一味只知給孩子看格林、安徒生等童話,這一類的“國學啟蒙”無疑有著重大的意義。
讓孩子在懵懂中就接觸、記住中國傳統經典,這是讓孩子尋根、扎根的過程。有根的孩子,成長更堅定。
但一次講座中有位老師問我:你對國學誦讀怎么看?我毫不猶豫地給予了否定回答:我不贊成現在絕大部分的國學誦讀。
已經頗有影響的“國學啟蒙”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欠缺研究,讓人十分憂慮。
從內容而言,哪怕是經典的國學也有不適宜當下的內容。如何去粗取精地取舍,需要下一番功夫,并非易事。
貳
昔日五四運動的核心人物、一代文化泰斗胡適早就對國學有過十分激烈的批評:“現在有許多人自己不懂得國粹是什么東西,卻偏要高談‘保存國粹’……
現在許多國粹黨,有幾個不是這樣糊涂懵懂的?這種人如何配談國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國粹,什么是國渣,先須要用評判的態度,科學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國故的工夫。”
可惜的是,胡適當年就說:“國故的研究,于教育上實有很大的需要。我們雖不能做創造者,我們亦當做運輸人——這是我們的責任,這種人是不可少的。
”直到今天,這種人仍然缺少。絕大多數國學誦讀,都是對原著不加辨析、不加取舍的盲目閱讀。
從形式而言,“國學啟蒙”喪失了“啟蒙”的真義,而是徹底簡化為機械背誦《三字經》等粗暴做法。
新教育認為,最好的記憶,是與生活、生命融通,是在理解前提下的記憶。
據相關研究,有一種閱讀法對增強記憶力非常有效,就是在閱讀一段文字后,在腦海里把剛才的那段文字所描述的內容,細細地勾勒出一副畫面。我把這種閱讀法簡稱為“畫家式閱讀法”。
但是很顯然,這種記憶正是建立在理解內容的前提下。
叁
當然,童年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光。利用這段黃金時期,讓孩子背誦一些經典,作為孩子精神的儲備,也大有助益。
機械記憶,作為一種幫助孩子積累、幫助孩子打基礎的方式,就因此具有一定價值。
可以根據著名的“二八”法則推導,對孩子而言,80%理解記憶,20%機械記憶。進行機械記憶的那一部分內容,一定要好鋼用在刀刃上:讓孩子在沒懂的情況下,記住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
什么是真正有用的東西呢?
新教育認為的國學啟蒙,是對民族文化的創新式傳承,是通過教育中種種場域和情境的創造,通過內容的精心選擇與巧妙編織,讓今天的孩子和過去的文化在生活中遭遇,讓“古”蘇醒,并得到新的生命。
最終通過這樣的啟蒙,讓孩子們能夠真正理解并深刻認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在自己的人生中活出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
所以,對普通人而言,一則國學內容上的難以辨析和取舍,一則形式上的突破與創新也有相當難度,我提供一個最為簡單的小辦法:以文辭優美的古詩詞,代替《三字經》《弟子規》一類的讀物,讓孩子誦讀乃至背誦。
要知道,《三字經》《弟子規》等書籍,在當年就是啟蒙讀物,很多說法很教條,很多內容也不適合當代。
但是,歷經數千年流傳至今的古詩詞,是古人的心靈之聲,作為人,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著基本的相同,而且這些優秀的古詩詞,是文學的結晶,不僅可以直接給寫作提供大量素材,而且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等等精神,都悄然蘊含其中,可謂潤物細無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