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
編者按:即日起,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東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長期征稿,征稿郵箱為qlwbyddx@126.com,文章內容需結合自身教育故事,講述一本好書帶給自己的成長啟迪。好文將擇優在齊魯壹點客戶端《青年說》新聞專欄發布。
文/青島市嶗山區石老人小學美術教師 陳雅君
提到藝術,你會想到什么?是一場音樂會,是一首優美的詩,還是美術館里的一幅畫?這些都是藝術常見的表現形式。奧斯卡·王爾德曾經說過,生活的奧秘存在于藝術之中,通過藝術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靈魂深處。
當我讀到《以畫療心》這本書時,我知道了原來藝術除了能讓人賞心悅目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療愈。
《以畫療心》是由美國藝術治療專家凱西·馬奇歐迪撰寫,黃玨蘋和謝麗麗翻譯的一本透過藝術來表達心靈的書籍。多年來,凱西·馬奇歐迪一直致力于研究藝術與治療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書中提到藝術創作的過程具有治愈性,它存在于每個人身上的創意過程,是一種強有力的溝通形式,推動人們的成長,促進自我表達、情緒修復、沖突解決及實現蛻變。
人生活在世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也難免會遭遇一些情緒問題。有的人喜歡獨自面對,獨自承受所有的傷痛。有的人喜歡讓自己冷靜下來,用自己的方式向自己訴說。
就像文中提到藝術家梵高,在生命的最后,病痛改變了他的生活,畫畫似乎是他生命里唯一的希望。他在畫中敘述著他的憂郁與痛苦,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梵高通過藝術療愈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相信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中,所謂的“藝術治療”是不是專治像梵高這樣“生病的”或“心理失常的”藝術家?或者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藝術”有門檻的,是一種技法?
其實并不是。
《以畫療心》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什么年齡,繪畫和其他藝術創作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表達。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位老奶奶,她的名字叫伊麗莎白·萊頓,這位老奶奶因家人的相繼離世痛苦不堪,在她妹妹的提議下報名參加了大學的繪畫班。萊頓奶奶通過繪畫直面自己的內心,宣泄痛苦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減輕了她的病癥。
書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又比如,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的故事。在1942—1944年的時候,捷克的特萊金集中營里邊關押著15000多名兒童,納粹嚴禁對孩子進行任何教育,但她在集中營里秘密地教孩子們放飛心靈來畫畫,有的孩子畫下了家中的花園,還有人畫下了秋天的落葉、蝴蝶等等…通過創作,孩子們的心靈得以“走出”集中營的高墻和鐵絲網。
通過以上事例告訴我們,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創造出“杰出的”藝術作品,但人人都可以去創作藝術作品。兒童、青少年、成年人不管你處在什么年齡,遇到什么樣的境況,不需要你受到多少的藝術訓練,只需要你能勇敢地拿起你的畫筆,留意自己的作品,就已經開始了內心的探索體驗,因為藝術創作本身具有療愈的力量。
當然,書中還著重說明了藝術創作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應對生活中的焦慮與創傷。作為一線美術教師,為減緩學生的學業壓力,療愈他們的心情,我會在日常教學中運用美術課堂藝術創作的優勢,大膽將藝術療愈理念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獲得心理療愈的力量,比如通過《涂鴉變變變》,讓學生自由抒發考前焦慮的情緒;《情緒能量瓶》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顏色來表達情緒;又或者讓學生伴隨著舒緩的音樂,運用曼陀羅繪畫的方式,整合內心沖突等等。學生在與自己作品交流的過程中,完成對內心真實感受的探索,啟發自我修復的功能。
“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每件作品都是獨立而創新的,有著自己生命的存在。
當讀完這本書,我對藝術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知,它在用非文字的方式關注內在體驗,幫助我們理清過去和在當下的意義。
藝術是人類的燈塔,我們永遠都不能強求現實世界事事如愿,但我們永遠可以感謝生命里一切遇見的美好。愿我們都可以喚醒內在的創造力,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給心靈留出一片藝術的凈土,讓它成為我們心靈的港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