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行業處于新興發展時期,總的人才需缺口較大,作為國家首批培養的低空技術方向專門性人才,就業前景廣闊。
作為全球競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低空經濟成為我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去年起,“低空經濟”這個名詞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催生。2024年下半年,教育部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全國共6所高校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新專業。在剛剛過去的4月,該本科新專業進入最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今年,全國首批六所高校均將開展這一新專業的招生工作。這一新專業將如何補齊“低空經濟”人才的短板?首批新專業目前建設進展如何?該專業畢業生未來就業前景如何、適合哪些學生報考?在高考即將到來之際,新京報記者采訪多所高校相關負責人,為考生及家長答疑解惑。
行業應用場景爆炸性增長,人才需求缺口大
“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的逐步開放,原來基于地面的一些業務形態可以‘搬’到空中,包括無人物流、低空載人交通以及一些工業應用等等……”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培養協同處副處長兼未來學院副院長顧仁濤指出。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隨后,國家發改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正式成立……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成為全球競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與飛行學院副院長司海青介紹,低空空域的市場需求正在迅速增長。民用無人機和城市空中交通(UAM)成為行業熱點,未來將有更多的小型無人機、垂直起降電動飛機(eVTOL)等進入低空空域運行。
“中國低空經濟行業相關企業數量超過8000家,企業注冊數量整體呈現增長趨勢。”顧仁濤告訴記者。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在他看來,低空經濟拓展了經濟的疆域,應用場景正在爆炸性增長。他舉例,草原監測、森林監測、電力系統的巡檢、道路橋梁的巡檢等等,人力進行監測成本高、效率低,但如果應用低空無人技術,則會大大改變這一局面。
顧仁濤分析稱,低空經濟的出現也在催生一些技術變革,刺激相關的技術研發。同時也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推動空域管理模式革新和電池、數據、服務等產業鏈縱向整合。
人才缺口也隨之出現。2024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回答就業問題時表示,“據有關部門測算,現在我國無人機操控員崗位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
顧仁濤指出,實際上,操控員只是很小的一塊,低空技術在國防、物流、農業、交通等各個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社會各界對低空技術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需求迫切,低空經濟行業當前存在嚴重的人才供需不平衡。
“低空經濟的崛起,尤其是在物流、應急救援、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應用,迫切需要專業技術人才的支持。這一行業趨勢要求我們培養具備低空空域管理、飛行器設計、系統集成等跨學科知識的專業人才,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司海青說道。
他進一步指出,通過建立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可以以高校的力量,幫助民航局更好地構建完善低空飛行管理體系,滿足民航局對低空空域管理、無人機適航審定、低空飛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大膽采用新模式辦學,各校優勢側重點不同
全國首批布局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高校共有6所,分別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記者了解到,這6所高校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各具特色。“有的側重飛行器制造,有的側重飛行器空域管控等。”一位業內人士說道。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擬由無人系統研究院牽頭,聯合飛行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和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建設。
這樣設計的優勢是什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蒙志君指出,低空核心技術涵蓋飛行器設計、智能控制、通信導航、交通管理等多個維度,單一學科難以支撐其全鏈條發展。因此,相關學院將為項目制實驗班提供或協調教師、實驗室、場地、設備等教學資源,并聯合杭州校區和低空產業龍頭企業,共同建立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實踐平臺,用于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項目制實驗班完成理論學習和實驗實踐。
北郵也大膽采用了新模式——跨學院辦學。顧仁濤透露,“我們發現,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不是一個學院能辦得了的,涉及通信網絡、智能計算、自動控制、機械設計等,所以我們決定嘗試打破學院邊界,探索交叉工程類拔尖人才新型培養機制。”
具體而言,北郵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實體管理依托于未來學院,但背后是由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智能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以及人工智能學院四個學院來聯合辦學,匯聚四個學院的優勢資源來為這一跨學科專業提供保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提前籌劃建設了低空技術相關專業。“多學科融合”是南航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學校匯聚了國內外頂尖的師資力量,涵蓋飛行器設計、控制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智能無人系統等多個方向,為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提供了多學科融合的教學和科研支撐,滿足低空經濟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北京郵電大學的低空經濟與技術專業則突出信息通信與智能計算特色,重點關注新型信息網絡和數智底座建設,側重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低空飛行器的控制管理及相關應用,構建面向低空經濟服務的新感知、新通信、新控制、新測評裝備的技術培養體系。
“低空技術與工程在應用中的一線技術需求,很多都是新問題,我們要圍繞這些技術問題去設計新的培養方案,因此很多課程都是新的。”顧仁濤介紹,北郵建設了專門的交叉類課程,形成了覆蓋低空技術、通信網絡、硬件開發、人工智能、關鍵軟件等方向的課程體系;同時,搭建校企實踐平臺,聯合國內頭部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打造立體式真實實訓環境……“從科研到教學,其實都是全新的探索。”
多學科交叉、聯動產業,培養學生的科創思維
很多家長和學生好奇,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與傳統的航空技術專業有何不同?
司海青解釋道,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整合了航空航天、信息與通信技術、自動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前沿知識。“未來,低空空域將面臨航空器高密度運行的挑戰,要求專業設置涵蓋空域管理技術、先進導航系統、傳感器技術、通信協議、碰撞避免系統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同時,有人駕駛與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融合運行趨勢,也提出了新的技術挑戰。這需要學科設置緊跟科技前沿,培養出能夠應對復雜空域環境的高素質人才。”
他進一步指出,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面向國家低空經濟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前沿,要求該專業學生既掌握低空飛行器及系統核心技術,能夠創新地解決低空技術在系統設計、運行、維護、監管等過程中的復雜工程問題,又能夠開展低空系統規劃與管理、低空載具空地協同與智能控制、低空載具數字檢測與適航管理、低空飛行服務與安全保障等。
顧仁濤指出,低空經濟行業涉及多學科交叉,因此,相應的人才也必須具備交叉知識體系。“我們一直在梳理相關的技術樹和知識圖譜,這既是構建拔尖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依據,也是規劃低空技術相關科研方向的重要支撐,最終促進低空領域的‘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顧仁濤說道。
蒙志君介紹,在北航,學生將共同開展低空飛行器項目實踐,形成多學科跨專業的項目制實驗班,實行小班化、導師制、項目式培養模式。
北航將通過課程體系重構、校企聯合培養、實踐平臺搭建等方式補齊短板,讓學生在本科階段既具備低空飛行器的全流程研發能力,也滿足制造、適航、運維以至創業的要求,成長為多方向、多層次的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和低空產業領域的領軍人才。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以后,人類與機器協同完成特定任務將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正在大力推進專業、課程、實踐、教材的系統性改革,構建‘多科融合+人機協同’的育人體系,提升學生運用人工智能工具解決復雜工程問題。”顧仁濤說道。
同時,顧仁濤提出,希望學生具備科創思維模式。“低空經濟給了一個很好的‘真問題’,可以把真實的復雜場景抽象出來去鍛煉學生拆解復雜問題的能力。”此外,他認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也非常重要,并計劃在課程體系中加入經濟類課程,“工程技術的發展與經濟模式和趨勢是緊密相關的,如果學生不能夠判斷行業的發展趨勢,就很難正確把握技術的演進方向。”
“不管是科研,還是教學,我們都以產業需求為第一要素,通過緊密的校企聯動去搭建高水平科創實踐平臺。”這也是北郵在低空經濟專業建設中所特別強調的一點。
考生需具備一定數理基礎,未來就業前景廣闊
記者了解到,北京郵電大學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2025年將進行首批招生,招生規模60人,由未來學院進行實體化管理。培養模式上,北郵將打造低空拔尖實驗班,實行“動態分流、優先推免”機制,滿足培養要求和學校規定的學生可優先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綜合素質卓越者可選拔轉入“元班”實施貫通培養。
“建議對低空經濟相關領域感興趣,未來有志于在低空經濟行業深造或者就業的考生報考。本專業交叉型對數理基礎有一定的要求,建議首選物理、化學的考生報考。”顧仁濤介紹道。
“我們要求報考學生數學物理成績優異,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對航空航天及交叉學科有濃厚興趣。”蒙志君說道。
司海青介紹,南航2025年預計在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招生30人左右。遵循“強基礎、寬口徑”原則,南航將在此專業實行“2.5+1.5”的“專業通修和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設置低空數字檢測與認證、低空飛行服務與保障兩大方向。
多位采訪對象對于該專業未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和前景持樂觀態度。“未來,畢業生可在低空飛行器制造與研發、空域管理與飛行運營、適航審定與檢測等領域,服務于無人機制造企業、各級空管部門、適航認證機構等相關單位。”司海青表示。
蒙志君表示,通過項目制培養,學生可在低空產業鏈的研發制造、運營服務、行業監管等多類崗位就業,與低空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精準匹配。“本專業畢業生的優勢在于其跨學科的低空飛行器項目制實踐背景,可彌補當前高端技術人才和復合型管理人才的不足。”
顧仁濤的判斷是,整個行業處于新興發展時期,總的人才需求缺口較大,作為國家首批培養的低空技術方向專門性人才,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他進一步分析,目前,低空經濟領域的相關科研機構、政企服務、重點企業均有較大的人才缺口。畢業生可以在科研機構(國內相關研究所、科研機構、高校)從事低空經濟行業涉及的交叉領域的科研工作;在政企服務領域,國防、交通、國土、測繪、環保等領域的研究所、企事業、政府部門,從事低空航路規劃、交通空管、數字規劃、設計、施工、技術研發和管理崗位;在重點企業,包括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低空智能交通/空管企業、無人機研發制造企業等,從事低空相關軟件平臺、信息網絡、信息管理、人工智能、數字地圖系統等技術開發工作等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