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突發
近日,某中學晚自習課間休息時,3名初三學生服食處方藥自殺。
1名女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2名男學生經搶救已脫離生命危險。
事發10月15日湖南衡陽,3名學生所服食的藥品是一種處方藥,購于學校附近不同的5家藥店。
有網友質疑,此種處方藥一般情況下是禁止購買的,必須是經嚴格監測、醫生開出處方才能服用,一次劑量達到25毫克可致一名成人死亡。但為什么這幾名初中學生輕易就能買到?衡陽有關部門稱,當地公安和藥監部門已對涉案的5家藥店進行立案調查。
據了解,學校發現3名學生服藥是在晚自習后,當時有學生回到寢室出現身體不適。學校獲悉情況后,馬上撥打120并通知家屬。
經過搶救,醫院在3天后宣布服食劑量最多的女生已經腦死亡,另外倆男生脫離生命危險。學校知情老師說,死亡的女學生系班長,平日成績名列年級前茅。
當地權威部門人士稱,暫無證據證明3名學生是在同學的慫恿和起哄中服藥。女學生留有遺書,大致內容為學習和生活壓力太大。
最新動態
目前,該校校長已引咎辭職,校方正與3名中毒學生家長協商處理后續事宜。
誰是兇手?
人們不禁要問,這三個花朵一樣的學生,為什么會自殺?究竟是誰逼迫他們自殺的?
答案死者遺書上所言:壓力,學習和生活的壓力。
我們中國的學生,從小就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壓力是誰給的?
家長給的,老師給的,學校給的,社會給的。
我們的學生,從小就灌輸這樣的思想:要努力,要拼博,要競爭,要做人上人,要超過別人,要壓倒別人!要贏!必須贏!
或許,你說,這些自殺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吧。
但我要說,學生不堪壓力二自殺,不只在拷問學生心理承受。
網友們如是說
家長們能做什么
這樣的新聞,每每讓人看到,心里都不是滋味。很多成年人不理解,如此美好的年紀,為何一定要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但或許對于心智并不成熟的初中生們而言,他們以為,這樣就是解脫。
我們的家長們都焦慮。我們的家長們不僅給孩子壓力,也給了自己壓力。我們家長們生怕孩子考不好,生怕以后找不到好工作,生怕以后不能出人頭地。可是,我們的家長,究竟有幾個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內心深處,問問他,真正需要什么?真正想要什么?
家長們在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時候,是不是該問問孩子,你快樂么?你幸福么?
學生的生活里不止有學習。在他們每一份渴求的背后,更需要一份溝通與理解。作為家長,除了關注成績,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
在高考中考或者其他考試的復習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父母。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喜歡用學生的學習成績,特長還有天分等等……,作為炫耀的資本。如,忽視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強制性的報一些所謂高大上的課外班。同時經常用孩子的弱點去和其他學生的有點相比較等等……
小提示:父母應該尊重學生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他一起定制一個合理的目標。平常對他關愛多些,批評、指責少些,這些都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很多時候學生遇到了挫折,他們是不會主動給老師和家長去說,因為他們也不清楚遇到挫折該怎么去處理。同時,學生會表現出一些不正常的行為以及消極的情緒,等等……
小提示:學生如果出現,不良情緒產生、失眠以及吃飯不正常等等……在學生有這些表現的時候,家長就該及時關注學生的生心變化,盡早和學生進行溝通,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事情的原委,同時積極開導指點,使學生的能早日緩解心理壓力。
學生在求學的道路上,因為缺乏很多經驗,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甚至有的學生在遇到挫折就會把不好的結果無限制的放大,使自己沉浸在不良情緒中。如果學生在遇到困難退縮,心理壓力的煎熬將時常伴隨在大的左右,因此身心疲憊,對復習考試非常不利。
建議:在學生遇到挫折把自己陷入不良情緒中時,家長就應該帶學生去做一些他比較有興趣的事情。比如:陪學生打打羽毛球、下下棋、聊聊天或者帶學生出去散散心等等……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心理壓力自然就會得到緩解。
除了開導關注之外,家長們更需要告訴孩子真相: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會有收獲。(當然,不努力連可能性都沒有。)雖然這聽上去會有些殘忍,但對孩子們而言,認清自己,正視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十幾歲的年紀里,他們承受著來自各方的期待,但期待之下往往是更大的壓力。其實他們的肩膀并不寬厚,他們的抗壓能力并沒有那么強,內心深處的他們就是個愛哭的孩子。
他們是學生,壓力可以有,但他們的承受能力也不大。
他們亦是孩子,需要家長的關注與理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