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行讀中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開展實踐調研,師生們共同探尋歷史古跡與傳統文化之美,領略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當天...
7月14日,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行讀中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開展實踐調研,師生們共同探尋歷史古跡與傳統文化之美,領略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天,調研團隊來到廣府古城,走上被譽為趙州橋“姊妹橋”的弘濟橋。弘濟橋全長48.9米,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美觀大方而且結實,與趙州橋結構基本相似。弘濟橋保留有5億年前的化石“三葉蟲”和“角蟲”,在歷經5億年的日升月落后,它們依然清晰可見。
師生們仔細觀摩了橋上的浮雕和雕塑,無不贊嘆其精細、精美程度,深刻感受到了古人的匠心與智慧。學生潘佳怡說:“弘濟橋上精美的浮雕展現了古人非凡的創造力,橋面上歷經億年滄桑的化石,是自然與歷史的雙重見證,讓我體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奇妙連接。”
走過臥牛石與廣府椿,調研團隊登上了廣府城的古城墻,領略古城墻的雄偉之氣與北方水鄉的秀美風光,體會到了廣府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廣府古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記載于春秋、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曾在此建都。廣府古城是一座北方水城,城外四面環水,城內人流聚集。
調研團隊還探訪了廣府古城內的楊露禪故居、武禹襄故居。廣府古城是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誕生了楊露禪和武禹襄兩大門派太極拳的創始人。在故居內,調研團隊了解了兩位太極宗師的生平,學習了楊氏太極、武氏太極的特點。在太極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親身體驗太極拳,在一招一式間體會太極文化的精髓,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王嘉雪說:“體驗太極拳的經歷,教會我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讓我感受到身心的和諧與自然的融合,更讓我愛上了太極文化。”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太極文化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里及外的智慧。邯鄲永年之行,讓師生們深入了解歷史古跡與傳統文化,在學習與思考中增強了文化自信。(文:彭于珊 圖:安和雅 劉思儀)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