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捐贈的原因很簡單,中國的高能物理是他的終身事業,為此他付出了畢生心血。”葉銘漢的女兒葉如茵在代表父親發言時說道。
4月2日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粒子探測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銘漢的百歲誕辰。4月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獲悉,在生日當天,葉銘漢院士決定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300萬元,成立“葉銘漢基金”,用來支持青年科研人員從事高能物理研究。
葉銘漢出生于上海一個書香門第,他的三叔是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也是對他一生影響最深的人。在年少時,葉先生就樹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1945年,他離開西南聯大投身抗日戰場。抗戰勝利后,他又回到西南聯大學習,其間結識了后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并結下深厚友誼。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粒子探測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葉銘漢。 圖/中國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
新中國成立前后,在核物理學家錢三強“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核物理”的激勵下,葉銘漢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師從錢三強從事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建設我國自己的加速器,他又放棄攻讀研究生,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研究實習員做起,追隨著名核物理學家趙忠堯,參與我國第一臺和第二臺靜電粒子加速器的研制,并在其上開展了核反應實驗和應用研究。
自1982年起,他主持大型高能物理實驗粒子探測裝置北京譜儀的研制,是我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北京譜儀的主要科技領導人之一,為我國核物理實驗基地、高能物理實驗基地的建造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實驗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4月2日,在老人生日當天,“葉銘漢先生與北京譜儀物理學術報告會”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行,披著紅圍巾的葉銘漢精神矍鑠。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志鵬在報告中介紹了葉銘漢先生對我國高能物理實驗的貢獻。他回憶,過去科研條件很差,國外禁運、封鎖,器材奇缺,但全組成員本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終于于1953年底初步建成V1——我國第一臺加速器。
“我國的高能物理研究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不斷涌現,這些成績離不開葉先生的卓越貢獻。”國科大核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致辭表示,從1994年起,葉先生“退而不休”,在李政道先生的建議下進入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工作。作為中心學術主任,他通過建立學術交流平臺,推動了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正如李政道先生所說:“他是一頭具有巨大內在力量的‘bison(野牛)’。”
“我父親捐贈的原因很簡單,中國的高能物理是他的終身事業,為此他付出了畢生心血。”葉銘漢的女兒葉如茵在代表父親發言時表示:他常說,中國高能物理今后的發展將有賴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者不斷努力。為此,他決定拿出有限的積蓄設立“葉銘漢基金”,獎勵高能所的青年科學家。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