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4月20日,考生可登錄清華大學本科招生報名系統報名。
4月13日,清華大學正式發布物理人才培養“攀登計劃”招生辦法。據悉,這是國內首個以“發掘并培養未來物理大師”為愿景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記者了解到,攀登計劃由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提出,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領銜,目標是提早發現有物理天分的學生,培養出更多物理學及以物理學為基礎的高科技領域的一流創新人才。
4月13日至4月20日,考生可登錄清華大學本科招生報名系統,注冊或登錄后選擇“物理人才培養攀登計劃”進行網上報名。
全面強化大師引領作用
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楊振寧認為,在中國當下的發展階段,為物理學科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的一流頂尖人才,為以物理學為基礎的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領域培養具有良好理科素養的一流創新人才非常必要,這也是設立攀登計劃的初衷所在。
回憶成長道路,楊振寧表示,正是在西南聯大的學習,養成了他的學術Taste(品味),吳大猷、王竹溪、馬仕俊等良師引導他進入剛剛興起有重大發展前景的領域。一流大師、一流大學能培養學生一流的品味,能指引學生進入有發展前景的領域,這對于培育一流人才至關重要。基于此,攀登計劃學生的培養,將全面強化大師引領作用。
“參與攀登計劃培養的教師將充分利用其在學術上的影響力與國內外的優質學術資源,增強學生的學術創造精神與研究能力,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積極把學生推介到該研究領域世界頂尖的學術圈。”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攀登計劃由清華大學物理系牽頭負責培養環節,具體落實育人理念和培養模式。1982年清華大學恢復物理系,1998年清華大學設立了“基礎科學班”的育人模式,2009年又成立了“清華學堂物理班”,試圖為國解決“錢學森之問”。自2008年以來,清華物理系的本科畢業生(每年不足百人)中已有11位獲得了物理斯隆獎。清華物理系還有10位畢業生獲得了計算機、神經科學、分子生物學、數學、化學等學科的斯隆獎。
為每位學生配備學業導師和科研導師
具體培養方案方面,攀登計劃將探索“世界頂尖學術人才”培養的道路。根據每位學生自身的學科特點和志趣發展,設置“一人一策”的個性化培養方案。通過本科和研究生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進階式學術研究的無縫銜接,實現學生學術志趣、學術能力的貫通培養和提升。開展學生科研訓練,使學生有主動研究的能力。營造良好的小環境、樹立寧靜致遠的學術氛圍、使學生擁有較多的自主空間、以利于有潛質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一方面,攀登計劃將在學校層面設立工作委員會,由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治學嚴謹的學術大師和資深教授組成,旨在為攀登計劃育人體系做好頂層規劃,在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科研訓練、大師引領等關鍵環節及其他重大事項上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攀登計劃將全面落實導師制,為每位學生配備學業導師和科研導師。由院士、資深教授擔任導師,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學術志趣和專長自由選擇學科方向,逐步建立起個體知識體系,并對物理學建立獨立的學術判斷和品味。
據悉,攀登計劃還將發揮清華大學物理學科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并重、學科覆蓋面廣、與國家重大需求領域結合緊密的優勢,在打牢學生的數學和物理基礎后,攀登計劃將緊密聯合芯片、信息、材料、能源等前沿學科,打造方向明確、路徑清晰、銜接緊密的人才培養體系,面向國家亟需、國際科學最前沿的領域培養多層次、多維度的領軍創新人才。
選拔寧缺毋濫,嚴格標準
在招生選拔方面,攀登計劃的選拔對象為崇尚科學、身心健康、成績優秀、在物理學科表現出突出潛質特長并有志于終身從事科學研究,且能夠滿足高中基本畢業要求的高中學生。
如獲得認定學生為非畢業年級,可以持清華大學《入圍認定證明》在所在省份進行高考補報名。學生達到錄取要求后,由清華大學單獨錄取,非畢業年級學生不得作為應屆畢業生錄取到其他高等院校。在物理等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中獲獎并符合教育部規定保送資格的學生經考察后可以入選攀登計劃。
4月13日至4月20日,考生可登錄清華大學本科招生報名系統,注冊或登錄后選擇“物理人才培養攀登計劃”進行網上報名。
經專家審核初審通過的學生到清華大學參加攀登計劃物理選拔營。在營期間,清華大學將通過開設短期課程,安排學科前沿科普報告,舉行相關考試及面試等方式,系統性地考察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以及心理健康及身體素質等。
在選拔規模上,攀登計劃的選拔寧缺毋濫,嚴格標準。報名考生學業水平需達到清華大學的基本錄取要求,高考成績原則上需達到所在省份同科類本科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對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本科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按相關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確定的特殊類型控制分數線執行)。按照教育部政策,獲得認定的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無需參加高考即可被清華大學錄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