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華東理工大學校團委面向學校學生發(fā)布了“花梨夢云托班”志愿者招募令。
“疫情之下,每一個人都肩負著時代責任。身為在校大學生的我們,將以自己所學幫助社會、協(xié)助抗疫!……”3月29日,華東理工大學校團委面向學校學生發(fā)布了“花梨夢云托班”志愿者招募令。
這個特殊的春日,上海市遭遇疫情“倒春寒”,醫(yī)務人員、公安民警、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等堅守在抗疫一線持續(xù)奮戰(zhàn)。為了更好地關心關愛他們的子女、減少后顧之憂,華東理工大學等上海多所高校推出愛心“云托班”,眾多青年志愿者們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為這些居家孩子送去“云陪伴”“云托管”。
“云托班”儲備480余志愿者
華東理工大學云托班負責老師王夢雪告訴新京報記者,在接到上海團市委發(fā)起的上海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愛心云托班”活動通知后,學校團委立即響應。
記者了解到,2020年疫情剛剛暴發(fā)之際,華東理工大學就曾推出過“花梨夢”義務家教行動。這一次,學校結合此前的“花梨夢”志愿服務項目,推出了“花梨夢云托班”項目。華東理工大學簡稱“華理”,“花梨”是諧音。
“花梨夢云托班”面向上海市黃浦區(qū)、奉賢區(qū)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開展“云陪伴”,同時面向堅守在校內的防疫力量以及堅守社區(qū)一線的華理教職員工防疫志愿者子女開放報名。
在征集到的有“云托管”需求的家庭中,普遍有個7~15周歲的孩子。這些孩子中,有些父母其中一方在抗疫一線工作;還有些孩子父母雙方都在抗疫一線,小朋友跟著爺爺奶奶在家,甚至有孩子是自己在家。
每個家庭的訴求也不盡相同。有些需求很明確,比如孩子想學畫畫,或是想學小提琴,還有些就是純粹希望有人陪伴孩子聊聊天。
出乎意料的是,志愿者招募令發(fā)布后的短短時間內,學校即儲備了400多名青年志愿者。“我們學校是在封控狀態(tài),很多同學對于志愿服務很積極,非常希望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力量做些什么。”王夢雪說。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大一學生沈詩雨就是其中之一。“上海疫情如此嚴峻情況下,那些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真的很不容易。我們在學校里也幫不上什么,心里很著急。現(xiàn)在他們有這樣的需求,也在我們的能力范圍之內,我馬上就報名了。”
“可能會有多個人報名同一個家庭的情況,學校會根據(jù)家庭需求和志愿者個人情況做匹配,匹配成功后雙方進行對接。”沈詩雨提交了5輪申請,終于匹配到一個有“云托管”需求的小朋友。
志愿者沈詩雨和小敏在“云托管”過程中做的折紙生日帽。受訪者供圖
在雙向陪伴中獲得心靈治愈
4月1日晚上7點,志愿者沈詩雨打開騰訊會議,發(fā)起了和服務對象小敏(化名)的第一通視頻電話。這是一位家在黃浦區(qū)的四年級小女生,沈詩雨形容她“很可愛”。小敏父親是警察,母親是居委會工作人員,工作日忙的時候,只有小敏一個人在家。
“媽媽生日快到了!”這天沈詩雨和小敏剛剛一起折了紙皇冠,小敏突然來了靈感,可以給媽媽折一頂“生日帽”,作為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
“我其實沒幫上什么忙,小朋友動手能力很強,想法也很豐富。”沈詩雨通過屏幕看到,小敏將幾個三角形圍一圈,做成一個“生日帽”,在中間嵌入一張寫有“Happy birthday”的紙片。又從廢棄口罩上拆下金屬條,消毒后,繞成一圈,做戒指形狀,還嵌上一枚樂高玩具“鉆石”。
沈詩雨見證了小敏親手為媽媽做生日禮物的全過程。“小敏真的很純潔很美好,通過自己的雙手廢物利用,看到她做禮物時認真的樣子、發(fā)自內心的喜悅,我也很感動。”
到現(xiàn)在為止,沈詩雨和小敏已通話10次了。沈詩雨回想起第一次通話,小敏因為對這個活動不知情,接通電話后以為是要上課,并沒有特別開心。但第二次以及以后的每一次通話,沈詩雨都能感受到小敏的那份期待和結束通話時的不舍。
“小敏給我?guī)砹撕芏嗫鞓贰R婚_始我以為參加志愿服務只是陪伴他人,但其實,陪伴是相互的,小敏會和我分享她的玩具、講她在學校的故事,跟我吐槽不開心的事情,給我看她家的小貓,我們一起畫畫、一起折紙、一起做數(shù)獨、一起猜英語單詞,她每次笑得都很開心,我也在雙向陪伴的過程中獲得了心靈的治愈。”
能夠“云陪伴”孩子們,對于志愿者來說是別樣的體驗。對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系大二學生沈文杰來說也是如此。
沈文杰服務的是一位五年級的女孩。第一次見面時,沈文杰和她聊天,發(fā)現(xiàn)她會很多樂器,“我也是校合唱團的,音樂是我們共同的愛好。我就開玩笑說,那你可以教我打架子鼓呀!”
然后小朋友就拿鼓槌,認真地教起了打鼓:鼓的類型、鼓棒怎么握、有哪些基本節(jié)奏……“我本身也很想學鼓,在小朋友的講述中我還真的了解到了不少基本知識。”
“‘疫’路童行,剪紙傳情”直播。受訪者供圖
打造五大類趣味課程
4月3日,華東理工大學“‘疫’路童行,剪紙傳情”“花梨夢”云托班志愿服務的第一場大型直播開啟。
學校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莊河剪紙韓氏家族第五代傳承人、華理2019級本科生王桐予,結合剪紙藝術歷史,講解、演示剪紙步驟,現(xiàn)場剪繪作品《心花怒放》。
屏幕另一端是“云托班”的小朋友們。他們守在屏幕前,手握彩紙和剪刀,跟隨演示親手實踐,一同體驗剪紙文化的魅力。
在“雙減”大背景下,“花梨夢”云托班的服務內容除了日常“云陪伴”之外,華東理工大學還發(fā)動校內青年,以及校內社團、藝術團、民樂團等學生組織,打造了美育藝術類、語言文學類、健康鍛煉類、思維創(chuàng)新類、趣味大課堂五大類別特色服務課程。
經過篩選、課程設計,“花梨夢云托班”已經形成了內容豐富的“課程表”,讓小朋友們“選修”。課表每周更新,除了該校志愿者開設的課程之外,各個開設“云托班”上海高校還進行了課程資源共享。
記者在課程表上看到,華東理工大學開設的《居家鍛煉》《地方戲曲的故事》《古詩詞欣賞》《魔方科普》《跆拳道基礎動作教學》《探索圍棋的無窮奧妙》等系列課程均已陸續(xù)開課。
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了解到,截至發(fā)稿,該校共招募志愿者480余人,已上崗志愿者283人,服務275個家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