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其中,一名近期從湖北持“綠碼”返回廣州的15歲學生,參加返校前大排查時,核酸檢測呈陽性。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女,15歲,籍貫湖北,常住廣...
4月26日,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其中,一名近期從湖北持“綠碼”返回廣州的15歲學生,參加返校前大排查時,核酸檢測呈陽性。
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女,15歲,籍貫湖北,常住廣州市德勝新村,學生。近期從湖北持“綠碼”返回廣州。參加返校前大排查,核酸檢測呈陽性。
為確保學生安全,日前,江蘇多地通知五一期間不得外出。
連云港
連云港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防控組發布通知要求,全市師生員工自 4 月 23 日起不得離開連云港,即將到來的 " 五一 " 假期同樣不準離開,其中大中專院校等嚴格執行校園封閉管理措施。
連云港市各級各類學校自 3 月 30 日起分批次、錯峰開學以來,在省市防控指揮機構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連云港市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整體平穩有序。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但各地風險等級也一直在動態調整,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然很大。
為落實 "4 月 20 日教育部召開學校疫情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 " 精神和陳寶生部長提出的 " 嚴防擴散、嚴防暴發,確保一方凈土、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 要求,切實保障全市教育系統師生員工健康,確保校園的絕對安全、萬無一失,根據當前防控形勢,現要求全體師生員工假期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及接觸境外人員和到中高風險地區,少移動、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不聚集、勤鍛煉," 沒有接觸就沒有傳染 ",一起筑好自我防疫的最強防線。
通知具體要求如下:
1、全市在連師生員工即日起不得離連(包括節假日)。確有非常特殊的情況,學校領導向教育主管部門報批,教職員工、學生向學校主要領導報批。經過批準后方可外出離連,絕不允許私自離連,更不得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和境外。
2、每日堅持通過釘釘平臺完成健康打卡。
3、假期期間,學校將對師生員工活動軌跡進行核查,如有虛瞞報、謊報的,將依防控有關規定,從嚴處理。
4、大中專院校等實行封閉管理的學校,嚴格執行校園封閉管理措施。
5、對于經批準假期外出的師生員工,返校復課復學前,需提供 " 釘釘健康打卡 " 記錄、 綠色 " 蘇康碼 "" 連易通 " 健康碼和出行軌跡證明。對 " 蘇康碼 "" 連易通 " 健康碼為黃碼、紅碼,或者從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境外回來的師生員工(包括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員)須居家觀察 14 天,再做核酸檢測后方可進入校園。
6、請各學校迅速通知到所有教職員工及全體學生、全體家長,并嚴格遵照執行。
鎮江
鎮江市各校發布了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通知,要求全體師生五一假期學生及家長非特殊情況,一律不得出省,如有特殊情況出省返鎮后,須居家14天無異常才能到校,是否能出鎮江,等待進一步的通知。
無錫
無錫市教育局官方微信今天也發布了微信:
“五一”到底能不能出去玩?
張文宏教授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張文宏:戴著口罩在室外活動為主
用餐的地方最危險
張文宏表示:“這是個非常矛盾的問題,大家渴望出去玩,也把經濟激活起來,但是又擔心人多聚集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
我的建議是——“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戴著口罩在室外活動。
旅游場所中,最危險的地方是用餐的地方。
出行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吃飯
吃飯的地方常常是人山人海
所以,大家盡量選擇市內出游,自帶干糧
這樣就會大幅降低擁擠帶來的傳播風險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已取得巨大成效
但境外輸入和無癥狀感染者依然存在
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截至2020年4月25日
共計10個中風險地區和1個高風險地區
全國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名單
(一)中風險地區:
遼寧?。?) 撫順市:順城區
山東?。?) 青島市:膠州市
黑龍江省(8) 哈爾濱市:道外區 南崗區 道里區 呼蘭區 阿城區 木蘭縣;牡丹江市:西安區 綏芬河市
(二)高風險地區:
北京市朝陽區
總之,為了大家的安全健康
小編再次提醒無錫老師、學生、家長們——
今年的“五一”假期
不要前往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
原則上非必須 不!離!錫!
要做好個人防護
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不扎堆、不聚集!
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來源:現代快報+/ZAKER南京、無錫教育、新京報記者 蘇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