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山東省教育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作為職業院校代表,以《深化產教融合突出內涵建設 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題作典型發言,分享了學校在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
2月17日,山東省教育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作為職業院校代表,以《深化產教融合突出內涵建設 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題作典型發言,分享了學校在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
鄭德前介紹,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積極響應“制造強國”戰略,錨定山東制造業強省建設目標,以第一次黨代會規劃愿景為引領,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深化產教融合,突出內涵建設,為區域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服務。
精準對接,攜手產業搭平臺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以人員、資源、技術融合為切入點,完善統籌協調、溝通協商、激勵保障和督導評價“四機制”,構建校企深度合作保障平臺,形成產教融合新生態。牽頭建設“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教聯合體”和“山東省現代輕工紡織產教融合共同體”,參與省級以上市域產教聯合體6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27個,賦能區域制造產業發展。此外,學校與一汽-大眾等頭部企業共建14個產業學院和670個校外實訓基地,共育省級及以上產教融合企業29家,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夯實產教融合育人平臺。
以產助教,對接產業育工匠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精準對接山東省“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優化專業布局,近三年新增制造類專業9個,專業占比達65.5%,與山東制造業強省建設匹配度達98.25%,建成1個國家級、5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緊跟產業升級,學校深化AI與專業融合,校企共建課程開發中心,建成省級精品課程55門、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11門,開發“金教材”入選國家規劃教材17部,獲首屆國家教材建設獎二等獎。近三年,學校教師在省級及以上教學比賽中獲獎49項(一等獎20項),投資5.8億元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打造教學、生產、技術服務與創新實踐一體化平臺。
學校與歌爾等企業實施“現場工程師培養計劃”,學生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7項(一等獎7項)、省級獎項139項(一等獎21項)。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6%以上,留魯率86%以上,成為區域制造業人才供給的主力軍。
以教促產,服務產業助發展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通過校企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研發并轉化“機器視覺檢測與圖像處理技術”項目,年產值近3000萬元;開發純電動拖拉機電控系統,產品利潤提升30%以上;引企入校研發校服產品46項,占全省校服市場份額三分之一。近三年,學校授權發明專利136件,橫向科研到賬5777萬元,產生經濟效益1.17億元。
學校堅持“產訓、工訓、育訓”三訓結合,建成濰坊市勞模工匠學院,獲批“青年技師”“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機構,近三年為豪邁等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22000余人,服務職工學歷提升5296人。2024年,學校入選山東省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組織全省紡織服裝等產業培訓30余期,開展數字工程師等培訓3000余人。
此外,學校深化“教隨產出”,與廣汽埃安共建泰國-班·墨學院、與歌爾共建越南培訓中心等9個國際化職教品牌項目,近三年為“走出去”企業培養本土化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500余名,培訓外籍員工達15萬余人日。
鄭德前表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內涵建設,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為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職教力量。
(稿件來源: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文/李晨歌 陳東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