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民辦高校面臨多重挑戰,招生滑鐵盧,學費負擔加重。據統計,全國各省份的民辦高校生源都較難,尤其是廣東等地。遭遇招生“滑鐵盧”的學校眾多,部分高校生源仍不足,甚至出現了“0投檔”情況。
學校停辦、教職工被裁員、上千名新生放棄入學、高考招生大范圍缺額、志愿征集無人問津,甚至出現“0投檔”情況……今年,民辦高校迎來一記記重拳。
圖源:小紅書
過去三四十年間,民辦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一路疾馳狂飆,駛入了快速發展時代。
據教育部數據,截至2023年,我國民辦高校789所,民辦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994.38萬人,已然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
然而,寒冬之下不得不直面,曾經輝煌一時的民辦高校,逐漸變得不“香”了。
招生滑鐵盧,學費付不起
高校的運營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包括硬件、師資、管理、校企合作、招生等各個方面,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增加營收的“兩翼”一是靠學費、住宿費的上漲,二是靠在校學生數量的增長。可以說,生源是民辦高校得以生存的根本。
在今年高考人數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民辦高校卻出現了生源荒。
以廣東為例,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廣東2024年高考報名人數為76.8萬人,在全國各省份中,僅位于河南、山東之后。但在本科批次中,部分民辦高校卻出現大量招生缺額的情況,比如廣州工商學院、湛江科技學院、廣東理工學院等高校,第一次補錄之后,學校缺額人數仍然較多。甚至有些考生已經被民辦本科錄取,但最終選擇放棄入學,比如廣東白云學院今年1477名新生擬放棄入學。
遭遇招生“滑鐵盧”的學校并不是少數。
據悉,在廣西今年第三批志愿征集中,不少民辦本科院校的投檔分數,已低于廣西本科線30多分,部分學校的投檔分數線已經低于35分,降到330分左右。即使大幅度降分,第三次征集之后,部分民辦本科在廣西的招生,仍然存在較大缺額。上海一所民辦高校今年在江西、四川、河南、貴州等地招生都面臨不同程度斷檔,更是在上海首輪投檔創下“0報考”的紀錄。
招生遇冷背后,是高昂的學費
以上海興偉學院為例,學費標準一年149985年,僅學費加住宿費,本科4年共需向學校繳納64萬元,加上生活費和其它雜費,70萬也不一定能讀下來。讓不少新生直呼“遇上學費刺客了”、“這個學真的上不起了!”
相比公辦高校,民辦高校沒有生均財政撥款扶持一項,還必須自行承擔辦學場地、教師工資、校園硬件設施建設等多方面的開支,為了維持正常教學開展,一些民辦高校不得不上調學費。
去年,南昌工學院、南昌交通學院、南昌應用技術師范學院等多所民辦本科院校對2023年收費標準調整公開征求意見,三所院校本科專業學費標準均存在不同程度上漲,據公開資料顯示,學費最大上漲幅度為51.52%。此外,廣東、上海等地民辦高校,近年來學費也不同程度上漲。
在付出昂貴學費之后,不少家長都期待孩子能有較好的就業,但如今全社會瘋狂“卷學歷”,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仍有一些隱形歧視存在,這使得部分學生在報考時更加謹慎。
與此同時,公辦高校不斷擴招,職業本科發展火熱,也對民辦高校形成了強大虹吸力。在“生源、競爭力和吸引力”三方困爭之下,民辦高校的“淘汰賽”,已經開始了。
“大浪淘沙”下的出路
當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還存在盲目追求招生數量、專業布局大而全、質量提升困難等現實問題。在人口連續負增長及經濟大環境下,部分業內人士預測,如果按照目前民辦高校招生遭冷的情況,未來越來越多民辦高校可能難以為繼,如何生存下去,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曾提交建議,呼吁“加強政策引導,積極穩妥推動民辦高等教育轉型發展”,例如密切跟蹤每一所民辦高校的招生錄取情況,建立預警機制,及早研究民辦高校的退出機制。
在已經“危機重重”的高校忙于自救之時,另有一批優質民辦高校正在崛起,為民辦教育帶來又一縷曙光。
特別是西湖大學、福耀科技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等一批新型高水平民辦大學的興起,是否能走出民辦大學的新型發展道路,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
民辦高校應該思考,除了一紙證書外,教育帶給學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或許才是高校在大浪淘沙下的一條出路。
來源:商道洞見綜合軟科、熱點文摘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