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今年主題為“修復和恢復退化的濕地”。當天上午,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與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打造的“修復濕地家園”特別活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火熱開展。...
2023年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今年主題為“修復和恢復退化的濕地”。
當天上午,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與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打造的“修復濕地家園”特別活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火熱開展。
本次活動獲得來自上海市靜安科協和上海市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的科普專項支持。活動旨在向公眾科普濕地的多樣性及其重要生態功能,探討在上海這樣一座濕地城市如何保護和修復逐漸退化的濕地,持續守護滬上美麗的濕地生態景觀。
科普桌游圖片 本文圖均為上海自博館供圖
活動現場發布了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和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團隊歷時一年聯合開發的生態益智類卡牌科普桌游《濕地生存法則》。游戲融合豐富的濕地生物信息和濕地生態概念,通過科學繪畫和生態學邏輯,讓玩家能夠了解不同的濕地類型和生活其中的各類生物,以及它們之間的生態聯系。未來,游戲還將在本市部分中小學校科普宣傳活動中推廣使用。
科普桌游圖片
科普桌游圖片
本次活動是館研合作的創新成果之一,作為上海市優秀科普教育實踐基地和上海市綜合實力最強的生態環境科研機構,上海科技館與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在活動開幕式上開展資源共建共享合作簽約,并互贈原創科普圖書。
未來,雙方將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依托各自優勢資源,在濕地修復、濕地自然教育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推進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資源共建共享,共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活動特別設置了館內館外聯動環節,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阿拉善SEE公益機構東海項目中心的專家,與上海自然博物館和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的老師們一起,帶領大家“云逛”滬上熱點濕地,獻上了一場豐富的濕地科普活動。
在一小時的直播中,專家們向大家講解了上海各種濕地類型以及崇明東灘濕地的原始濕地景觀,講述了科研人員如何在崇明東灘開展遷徙候鳥研究保護工作,現場展示了科研人員進行濕地鳥類研究的環志工具,讓人大開眼界。
崇明東灘濕地作為上海主要的濱海濕地,除了有豐富的植物、底棲動物等常住“居民”,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春秋兩季會有大量遷徙中的候鳥途經崇明,在濕地中進行能量補給,每年冬季也有大量候鳥選擇在此越冬。成群的雁鴨、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小天鵝等,構成了崇明東灘濕地冬日一道獨特的風景。
此外,來自崇明東灘保護區的專家還介紹了崇明東灘濕地在濕地修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面對互花米草的入侵,如何開展有效的科學評估,通過科學手段將互花米草“趕”出東灘濕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