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落下帷幕,對考生來說,隨之而來的,既是嶄新的人生起點,也是重要的抉擇時刻——作為邁進大學的最后一關,填報志愿成了另一場“大考”。據媒體報道,被無數學生和家長視為“人生大事”的志愿填報...
高考已落下帷幕,對考生來說,隨之而來的,既是嶄新的人生起點,也是重要的抉擇時刻——作為邁進大學的最后一關,填報志愿成了另一場“大考”。據媒體報道,被無數學生和家長視為“人生大事”的志愿填報已成為一樁熱門生意,有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甚至幾萬元的一對一服務,甚至還有幾分鐘自動生成志愿的“志愿卡”。
“七分考,三分報。”由于高考填報志愿帶有一定的博弈色彩,且很多人習慣于“臨時抱佛腳”,事到臨頭難免產生焦慮情緒。尤其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全面實行平行志愿錄取投檔以后,“專業+院校”“平行+順序”等多線錄取模式,新的專業和錄取規則層出不窮,志愿填報變得更加復雜,讓一些家長和考生理不清頭緒,這就促使了高考志愿填報行業的興起。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現存高考志愿相關企業2033家,絕大多數相關企業都成立于5年之內。而在2013年前,相關企業年度注冊數量僅為個位數。
志愿填報是剛需。因為家長和孩子普遍缺乏對志愿填報的研究,有的甚至“兩眼一抹黑”,填報志愿難免顧此失彼,甚至留下嚴重的缺憾。如果有專業人士提供專業指導,確實契合了家長與考生的痛點與需求。但是,良莠不齊的市場與服務,也需要得到重視,很多時候花錢填報志愿并不見得靠譜兒。
目前,這個行業參差不齊,好多人是臨時入行的,只是為了掙快錢。記者調查發現,機構中一些所謂“志愿規劃師”都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只經過幾天培訓就匆匆上崗,還有一部分“志愿填報專家”沒有扎實的專業訓練和背景,按培訓過的“臺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有大數據技術光環加持的“志愿卡”,也無法提供專業評析和個性化咨詢,比如職業規劃分析等。
其實,高考志愿填報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秘密”。每年填報志愿時,常常會有學生或親友帶著孩子來向我這個從教多年的“資深教師”咨詢。通常情況下,我首先會根據考生的分數和興趣意愿幫助其確定一個大致方向,諸如什么城市、哪些專業以及何種級別的院校等。在這個過程中,分數不上不下的考生,往往會在城市和院校之間糾結不已,想選擇發達地區的城市,就進不了好大學。對于這種情況,我個人建議是如果大學畢業后還要繼續深造,那就院校優先,反之則城市優先。
有了大方向后,填報志愿也就不會茫無目的地“大海撈針”了。在此基礎上,家長和考生根據教育考試院印發的《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院校招生章程等信息資料,進行院校的選擇。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如學校當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專業線、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學科特長、就業及深造情況等等,做到知己知彼。最后,根據考生位次和分數段統計表、各校往年投檔線等資料,秉承“沖、穩、保”的原則,選擇和自己興趣、分數、批次相符合的不同梯次的院校。
在整個志愿填報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所做的只是一些原則性的提醒,大量工作是由家長和考生自己完成的。換言之,家長和孩子只要做一個“有心人”,把專業、學科限制、招生計劃數、近幾年錄取分數線、所在城市、學費等信息匯總起來進行綜合研判,不借助外力,也完全可以填報好志愿。
在商言商,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提供志愿填報服務當然不可能完全免費,但不能異化成一門“生意”。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對機構夸大宣傳、高收費等加強監管;另一方面,學校也要加強對考生填報志愿的指導和相關服務,幫助他們“自食其力”。家長和考生更不必迷信填報志愿服務,應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積極主動獲取有針對性的招考信息,綜合考慮興趣、實力,理性分析,放眼長遠,聽從本心進行選擇。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